0%
代序 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

代序 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

只要你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有敬畏感和使命感,那麼你就願意為自己的專業玩命。幾年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講一個美國生物學家,為了研究蝴蝶的生活習性,在非洲叢林里連續觀察了十幾年。他那位只愛他卻不愛蝴蝶的太太,實在忍受不了他對蝴蝶的瘋狂痴迷,又受不了非洲叢林潮濕悶熱的氣候,當然更忍受不了十幾年守活寡的夫妻生活,經過多年的抗議和爭吵,終於向他發出了最後通牒:你到底要蝴蝶還是要太太?這位蝴蝶迷最終選擇了蝴蝶。真是「愛情誠可貴,蝴蝶價更高」。如果在太太和蝴蝶之間只能二選其一,我會和大多數男同胞一樣,選擇太太,拋棄蝴蝶,所以我是庸人戴建業,那位美國佬是傑出生物學家。愛|女|人是所有男人的癌症,這位老兄竟然把這個不治之症給治好了,這是由於他具有對專業的敬畏、虔誠,以及由敬畏與虔誠而激發的獻身精神。
昨天,胡亞敏教授和陳建憲副院長要我在開學典禮上和大家談談「學術規範」問題。在今天的開學典禮上,有我的老師和領導,有許多學術名家,在這個莊重的場合由我來講這個嚴肅的話題並不合適,但他們兩位都是我的頂頭上司,婉拒怕他們說我不聽指揮。過去不聽指揮的人常被穿小鞋,識時務者為俊傑,好漢不吃眼前虧,因而我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不過我把題目稍稍改了一下,今天和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

什麼樣的人才算具有「專業精神」呢?這個問題我推薦大家看三本德國學者的名著:前兩本是費希特的《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合訂本),第三本是馬克斯·韋伯的《學術與政治》(三聯書店「學術前沿叢書」)。韋伯這本書是兩篇講演的合集,一篇是《以學術為業》,一篇是《以政治為業》。我給大家念幾段從這三本書中摘錄的文字:
對學術傷害最大的是各大學和科研機構嚴重的行政化趨向。眼下大學基本上像衙門,大學里以行政官員權力最大,也以行政官員待遇最好,一個部屬大學的中層處長,就可以滿世界去「考察」,一個教授甚至博導,就只能在講壇上吃粉筆灰。「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評了教授的教師還要拚命去競選處長,因為處長比博導權力大、收入高。如果老師和學生都唯官是尚,唯官是媚,這樣的大學必定一天一天走向墮落。教師媚俗阿世,學生阿諛奉承,大家都逐漸失去對學術的虔誠,社會也逐漸失去正氣。在科研教學單位里,搞科研反而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所以在科研上有才能的人,或在科研上開始冒尖的人,都削尖腦袋朝行政樓里鑽。在這樣的氛圍中,仍然還要保持對學術的敬畏,還要對學術十分虔誠,當然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讀書人畢竟也是人。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的大學正在進行深刻的變革,正在改變現有的辦學模式和管理方式。否則,大學里很難聞到書香,到處瀰漫著銅臭;沒有濃厚的學術氣息,到處充斥著官氣和奴氣。
既然領導只叫講「學術規範」,我為什麼要自討苦吃,多講一個「專業精神」呢?多講一個問題領導也不會多給我一分錢,講「學術規範」這個問題也許小有報酬,講「專業精神」就只能免費奉送。我之所以要講《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這個題目,理由有二:首先,「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繫,只講「學術規範」而不講「專業精神」,難以把問題講得清楚透徹;其次,我不是什麼學術權威和資深教授,有人來請我演講,我可以「買一送一」。
和大家講了什麼是「專業精神」和如何培養「專業精神」,現在來和大家談談「學術規範」問題。我們要想遵守學術規範,首先就要了解學術研究有哪些規範,就像開車的司機上路之前,要知道有哪些交通規則一樣。

現代中國也有不少傑出學者對學術既有強烈的激|情,又有濃厚的興趣,如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記者問他為什麼選擇數學時,他說「是自己覺得數學好玩」,所以他「玩」了一輩子數學,並「玩」成了美國第一任數學研究所所長,「玩」成了沃爾夫獎獲得者。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好玩」是「專業精神」的重要內涵,只有你覺得自己的專業「好玩」,你才能在求學和治學的過程中「玩命」,在求學時「玩命」就能成為優秀學生,在治學時「玩命」就可成為優秀學者。
這些外部的學術環境,我們老師和同學都沒有能力左右,不過,西方有一則諺語說:「我們不能改變風向,但我們可以調https://read•99csw.com整風帆。」大家管不了社會,但可以管好自己。我們要對學術心存敬畏和虔誠,首先就要看重學術的價值,人類很多東西的價值不能都通過錢來衡量,個人生活的幸福和快樂,也不是都只要用錢便能獲取。寫了一篇深刻的學術論文,譜了一支動人的歌曲,畫了一幅美麗的油畫,解了一道數學難題,做了一次激動人心的學術講演……它們對社會的影響很難用錢來評定,帶給個人的成就感和快|感也遠非富翁所能想象。有些科學家攻克了科學難關,藝術家寫出了藝術傑作,無論是研究和寫作過程中,還是研究和寫作完成以後,他們都能獲得人生的高峰體驗,有些人還為此激動得全身顫抖。從事學術活動和藝術活動,不僅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程,能給人們帶來身心愉悅,還能使自己長才、益智和快樂。人類的智力活動是一種神聖的活動,我覺得知識精英比財富精英更有意義,財富精英意味著比常人佔有更多的金錢,知識精英則意味著比常人貢獻了更多的成果。只要真正認識到學術活動的意義和價值,你就沒有理由不敬畏它,沒有理由不為它獻身。
最後來談談「文學研究的學術規範」:
清代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戴震,是個相當奇特的學者,將近十歲才開始講話,一開始讀書就能過目不忘。他父親是個小商販,家中窮到經常斷炊。他邊在麵館給主人打工,邊寫作《屈原賦注》。每次考進士都名落孫山,但他從未放棄對學術的執著和失去對自己才華的自信,最後成為乾嘉時期最傑出的學者和最深刻的思想家。他的學問領域極其廣博,涉及文字、音韻、訓詁、天文、地理、經學、哲學、數學等,每個領域都取得了當時第一流的成就。錢大昕是當時公認最淵博的學者,被很多人推為「一代儒宗」,但戴震公開說「我以曉征為第二人」(曉征是錢大昕的字),自己隱然以天下第一人自居。當時語言學大師段玉裁拜他為師,揚州學派基本都是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或私淑弟子,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想拜他為師還被他婉言謝絕。

日月易得,時光如流,入此歲來,而吾年已八十矣。自念由少至老,篤志好學,未嘗一日之或閑。迄今雖已耄耋,而腦力未衰,目光猶炯。聞雞而起,尚擬著書;仰屋以思,仍書細字……余之一生,自強不息,若駑馬之耐勞,如貞松之後凋,黽勉從事,不敢暇逸,即至晚暮,猶惜分陰。
「專業精神」僅有敬畏和虔誠還不夠,僅有激|情和衝動也不行,還必須有專業興趣和專業知識。比如一個搞文史研究的人,首先要有堅實的文字、音韻基本功,張之洞說:「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由經學入史學者,其史學可信;由經學史學入理學者,其理學可信;以經學史學兼詞章者,其詞章有用;以經學史學兼經濟者,其經濟成就遠大。」(《書目答問》)一個從事美學研究的人,如果沒有熟讀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和黑格爾的《美學》;一個研究英國文學的人,如果沒有熟讀莎士比亞的作品,那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對於一個從事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的人來說,你連一門外語也沒有熟練掌握,你寫的那些東西大概沒有人會認真看待它。一個現代學者如果只能讀懂自己的母語文獻,而不能廣泛參考外文資料,那你就很難與世界對話,也很難超越前人。
至於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自信,我仍以叔本華和尼採為例。叔本華對自己的哲學才華非常自負,他的才華也的確讓他有自負的本錢。他認為只有愚人才靠性本能和肉體延續自己的生命,一個天才延續生命全憑自己的成就與才華。他那劃時代的傑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后,很長時間無人問津,叔本華非常自信地評論自己這部著作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你們聽說過這樣的牛人嗎?當他還是柏林大學一個編外教師的時候,他就選擇與黑格爾在同一時間上課,當時黑格爾在德國思想界如日中天,而叔本華還只是個無名小卒。剛開始有兩三個學生選他的課,最後他的課堂上講課和聽課的只有他一個人,他只得憤怒而又凄涼地離開柏林大學。即使遇到如此難堪的打擊,他也沒有一絲氣餒和半點沮喪,他堅信「叔本華的時代在未來」。
——《憶秦娥》
——《菩薩蠻》

九九藏書
——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
沒有專業精神就不可能遵守學術規範。假如對學術心存敬畏,對專業十分虔誠,要是偷偷抄襲了別人的學術成果,你就會有一種道德上的焦慮和恐懼,就會有一種褻瀆神明的負罪感;假如具有高度的專業自信、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極高的專業才華,你也用不著去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總之,對專業心存敬畏,就不敢抄襲;具有專業水平,就不必抄襲。由此可見,專業精神與學術規範是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
「自信」同樣也只與勤奮的人交朋友,我們剛才談到戴震對自己非常自信,可他的自信來源於他的能力,他的能力來源於他的努力。中國古人讀書的刻苦勤奮揚名全球,什麼頭懸樑錐刺股,什麼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這些都說得太玄了一些,我們還是以清代和現代學者為例吧。戴震不僅背誦了十幾部經書原文,還背熟了經書的注和疏;在當時他就自學數學,還留下了不少數學論著。他既是人文學者、思想家、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也是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科學家,你可以想見他當年刻苦的程度。還有清代學術開山顧炎武,他的弟子潘耒在《日知錄·序》中稱道其師說:「先生精力絕人,無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廢書。出必載書數簏自隨,旅店少休,披尋搜討,曾無倦色。有一疑義,反覆參考,必歸於至當;有一獨見,援古證今,必暢其說而後止。」顧炎武也在《又與人書》中說,自己老來仍然「早夜誦讀,反覆尋究」。我校已故的國學大師張舜徽先生,他的《八十自敘》十分感人:
演講之前,我先界定一下這兩個關鍵詞的內涵。就我個人的理解,「專業精神」的內涵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所從事的專業心懷敬畏與虔誠;第二,對專業具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激|情與不可遏止的衝動;第三,對專業具有持之以恆的執著和忘我的獻身精神;第四,對專業有高度的自信,並具有與專業相關的淵博知識和精湛修養。所謂「學術規範」,就是在本專業範圍內,從業者所必須遵循的操作標準和遊戲規則。為了專業的發展進步,為了專業從業人員的公平,任何一個專業都訂立了本專業明確而詳細的規範,違反了這些規範就叫「犯規」,犯規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如打籃球的球員如果連續犯規就會被罰下球場。
一直到唐宋時期還常有偽托的現象出現,最著名的是託名李白的那兩首詞:
違反學術規範的原因不外乎兩種:一是明知故犯,二是無知冒犯。前者是為人品性和學術品格問題,後者有時是學術視野狹隘,有時是不熟悉學術行規。不管是哪種情況,只要一發現你有抄襲現象,現代社會一律作為明知故犯來處理。一個司機開車撞人後,他肯定不能以忘記交通規則為自己辯護,同理,一個學者抄襲了別人的學術成果,不會有人去體諒你還不知道學術規範。同學們,從事學術研究就像司機開車一樣,上路之前要熟悉學術的「交通規則」,否則你就要和別人在學術道路上「撞車」。
在西方像這樣的科學瘋子還真多。大家知道,很多科學家和哲學家都是單身,如笛卡爾、康德、叔本華、尼采、維特根斯坦……這些人的個性無一不很古怪,這些人的為人也無一不很可愛,譬如那位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就又古怪又討人喜歡,連他的論敵也不得不承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具有魔力,叔本華哲學著作的語言極端優美。去年我與胡亞敏教授一起去新加坡講課時,還在那裡一家書店買了一本英文版《叔本華:思想傳記》。這些人對專業的敬畏和虔誠就不用說了,他們都具有對專業的獻身精神,一輩子只娶科學或哲學,一輩子只與科學或哲學為伴。我們古代只聽說過有「娶梅友鶴」的詩人,還極少有「娶」哲學或科學的思想家和科學家。據說康德喜歡過鄰居的一個姑娘,但又怕結婚後影響自己的哲學思考,想了很長時間到底結不結婚,等他想清楚的那一天,恰好是這位姑娘出嫁的當天。當然,康德生活之刻板、自律、冷靜也非一般姑娘所能忍受,單身也許是他人生的最佳選擇。
研究生朋友們,熱愛學術與熱愛生活並不衝突。如今,書中不一定有黃金屋,但書中肯定樂趣無窮,我並不希望你們成為康德,而期望你們成為羅素——既享受思維的樂趣,也享受愛情的甜蜜。希望你們在美麗的桂子山上,在汲取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找到自己理想的另一半!
先說抄襲。在先秦兩漢時期,不存在抄襲問題,不https://read.99csw.com是說那時人們不抄襲,而是說那時人們的觀念與今天完全不同。先秦某家某派的著作並不一定是出自創始人的手筆,各個學派的創始人不一定親自著書,這些著作往往先是師弟之間口耳相傳,或是由弟子當日記錄或事後追憶。據說孔子刪定六經,但六經都沒有標明經由他修訂或刪改。《莊子》內篇可能是莊子本人的作品,外篇和雜篇則由門人後人偽托。
一個人得確信,即使這個世界在他看來愚陋不堪,根本不值得他為之獻身,他仍能無悔無怨;儘管面對這樣的局面,他能夠說:「等著瞧吧!」只有到了這一步,才能說他聽到了政治的「召喚」。


謝謝大家!
「專業精神」是現代專業分工以後的產物,這個詞也是西方舶來品。中國古人雖有「行行出狀元」的說法,但在學術上既無科學的知識分類和專業分類,士子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專業精神」。我國一直是個官本位的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子們「五更讀書只為官」,但大部分官員又沒有把從政作為一種「專業」,只是把官場作為撈名撈利的平台,官場被他們視為囚籠和染缸,所以從政士大夫常常要羞羞答答地賣弄清高,心戀魏闕卻大談歸隱。古代士人的人生選擇範圍只有讀書和做官,手工業、商業都不屑一顧,種田更吃不了那種苦頭,謝靈運就曾老實地承認「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即使辭官歸隱的陶淵明也自稱「聊為壟畝民」,他並不以此為業,更不以此為生,大家從「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可以看到,這位大詩人種田有點三心二意。我國古代有很多偉大詩人,但這些詩人人生的第一選擇還是做官,退而不得求其次才立言求名,屈原、李白、杜甫、蘇軾莫不如此。到明清尤其是清代以後,才有一些讀書人放棄功名專心學術,這才有了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乾嘉學派。
上面這些具有「專業精神」的典範人物全是老外,像這樣講下去即使別人不批評,我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在崇洋媚外。其實,對自己才華高度自信的牛人,在我國古代也同樣不少。李白肯定比叔本華和尼采要牛一百倍,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聲稱自己「懷經濟之才,抗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看起來老實巴交的杜甫照樣自負得要命,稱自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你念念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就不難想象他那俯視群雄的氣概。大家肯定還記得漢代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壯語,也忘不了宋代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豪言。這一切都表現了他們對自己專業才能的自信心和對自己事業的使命感。
一、現代學術研究要求研究者感情淡化、態度客觀和價值中立。宗教人士與宗教研究者,寫文章的出發點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是站在宗教立場上為宗教辯護,一個是站在學者立場上討論宗教得失;前者有很強烈的情感投入和明確的價值取向,後者相對感情淡化而立場也比較超然。同是研究社會學,馬克思與韋伯的態度和學風就大不一樣,馬克思是以革命家的姿態發言,韋伯是以學者的態度進行研究,前者的文章充滿激|情與怒火,後者只是在作冷靜理性的論證分析。
要想自己讀書上癮,就先得讀出「味道」;而要想讀出「味道」,又須先打下紮實的功底。比如,你要想嘗到古典格律詩的「滋味」,你就要了解格律詩的常識,要具備文字和音韻的基本功。再如我們學習英語,開始時誰也沒有覺得學英語有什麼快|感,背英語單詞背得想吐,等你第一次能讀簡易本英文小說,你才覺得原來那些枯燥的單詞有點「意思」;等你能品味英語散文、詩歌的美妙,你才會感受到英語的魅力;等你能像美國佬那樣說出地道標準的英語,這時你聽到英語就像看到情人那樣親熱——興趣是從艱苦的努力中得來的。你要想體會到專業「好玩」,你就先必須「能玩」甚至「會玩」,不會打乒乓球的人肯定不覺得乒乓球有什麼「好玩」。陳省身先生眼中的數學「好玩」,可絕大多數人一看到數學就很煩——你不會「玩」它,必然就會「煩」它。

2009年8月29日初稿
《詩經https://read.99csw.com中的詩歌絕大部分是無名氏所作,極少數作品有人指認出自某人之手,其實也沒有什麼確證。一直到漢樂府和《古詩十九首》還是無名氏創作,人們覺得把感情抒發出來,把思想表達出來就行,不在乎由誰抒寫和表達。那時詩文也沒有什麼經濟效益,東漢趙壹在《刺世疾邪賦》中慨嘆「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人們自然沒有「知識產權」和「書籍版權」概念。大家隨便引用《詩經》《論語》等書中的句子或原文,並不需要標明作者和書名。漢初還出現了雜家,如代表作《呂氏春秋》《淮南子》,顧名思義,「雜家」就是思想和文句雜糅各家各派而形成的學派。《論語》中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並不註明篇名和作者,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和「呦呦鹿鳴」八句,直接就將《詩經》中的詩句安插在自己詩中,從來也沒有人指責他抄襲。古人著書寫作的通例,大家可以參看兩本書:一、章學誠的《文史通義·言公》上中下三篇(中華書局版);二、余嘉錫的《古書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三、註釋很重要,引用別人的原話務必註明出處,借鑒了別人的觀點一定要做詳細的交代,否則就被視為剽竊和抄襲。文章的註釋和格式要規範,我校研究生院印有學術論文的規範化格式,每個研究生要細讀。大家向某刊物投稿前,一定要了解這些刊物的特點和要求。
古人偽托是將自己的作品署上別人的名字,後世抄襲是將別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後世的知名度開始有了經濟效益,名氣越大可能好處越多。今天明星想盡各種辦法拼出鏡率,商品花大價錢做廣告,或是讓人出名,或是讓物出名,人一旦成為名人,商品一旦成為名牌,利潤就肯定翻番。古代知識不能賣錢,所以人們沒有知識產權概念,抄襲最多只是受到道義上的譴責;現在知識已經成為商品,你抄襲別人的學術成果,不僅損害了別人的文名,也損害了別人的利益,所以現在抄襲既要受到道義譴責,又要賠償經濟損失,還要承擔法律責任。所有專利、產品、圖像、論文、專著,總之,一切知識產品都受到法律保護,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識。
先講「專業精神」。這個問題包括兩個層次:什麼樣的人才算具有「專業精神」?我們如何培養「專業精神」?
2011年9月11日改定
——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
同學們可能要問:如何培養自己的「專業精神」呢?
一個人學術上的自信,不是通過教育和暗示獲得的,是他在苦幹和交流中慢慢確立起來的。做學問不同於文學或藝術創作,創作需要靈感和天才,治學主要通過勤奮努力,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文章》中告誡子弟說:「學問有利鈍,文章有巧拙。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終歸蚩鄙。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做學問稍有靈氣就行了,只要你刻苦努力就能做出成就,當然數學、理論物理這些純理論學科,可能還需要高度的直覺和抽象能力。
二、現代學術形態的基本特點是:任何一個結論都必須通過充分的證據、嚴謹的邏輯來進行論證。一時的靈感、思想的火花、瞬間的頓悟、亮眼的警句,雖然它們可能給人以啟迪和愉悅,但都不算學術論文也不是學術成果,隨隨便便的議論沒有學術價值。
世人自是千差萬別,專業同樣五花八門,當今人們所從事的各種專業都為人類生存之所必需,各種專業沒有貴賤之分和等級之別。因為大家將來要從事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我這裏所說的「專業」以「學術」為主而兼及其他。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學術的外部環境很不好。政府施政唯GDP是尚,個人擇業唯掙錢是趨,而學術既不能把GDP指標提上去,又不能讓個人錢袋鼓起來,所以這幾十年來中國GDP增長一直是世界最前幾名,而我們的教育投入一直是世界最後幾名。全社會又非常浮躁,無論哪個部門都急功近利,管理者希望科研「多、快、好、省」地出成果,規定一年要寫多少論文論著,與學校簽聘任合同時也要詳細規定,講師、副教授、教授在聘用期間,必須爭取到多少錢的課題,必須寫出多少篇論文,必須出版多少部專著,在這種「大幹快上」的氣氛中,我們很難從容讀書,也很難深思熟慮。沒有心得又要出成果,膽小的就只好胡編亂造,膽大的就敢於公然偷和抄。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read.99csw.com
他們這些人選擇單身生活,終身與哲學或科學為伴,是因為他們覺得科學與哲學可愛,他們對自己的專業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激|情,有不可遏止的獻身衝動。在大眾眼中,哲學冷冰、抽象、嚴謹、深奧,而女性優雅、美麗、溫柔、迷人,偏偏有些哲學家選擇哲學而不選擇女性,可見他們對哲學專業的興趣、熱愛和激|情。連現代學術大師王國維也說:「哲學可信不可愛,詩歌可愛不可信。」在康德這類哲學家心目中,大概哲學既可信又可愛,否則他們怎麼會選擇一生與哲學為伴呢?
我對這個問題也感到非常困惑,因為「專業精神」的養成,離不開外部的學術環境和個人的主觀努力,它涉及社會的價值取向、學術管理、學校教育,也涉及學者的人生理想、個人興趣、人品修養等主觀和客觀的方方面面。
——費希特《論學者的使命》
同學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遵守學術規範和遵守交通規則同樣重要:不遵守交通規則,你就可能讓自己喪命或讓別人喪命;不遵守學術規範,你就可能斷送自己的學術前程。
如果選擇了科學作為自己的生活職業,為了能夠被體面地視為學者這個階層,都必須竭盡自己全部的力量。
每個階層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個階層都值得我們尊敬,給予個人以榮譽的不是階層本身,而是很好地堅守階層的崗位,每個階層只有忠於職守,完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才受到更大的尊敬。
任何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從事的專業缺乏自信,他就不會幹出驚天動地的大業,也不會堅持笑到最後。不管什麼專業要想干出名堂,都需要才華與想象,需要堅韌與毅力,特別需要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因為你的理想和抱負越大,你遇到的困難和阻力就越大,沒有自信的人遇上阻力就會半途而廢。尼採在十九世紀末宣稱「上帝死了」,哲學就成了他的上帝,他對自己的哲學才能充滿信心,要對人類的價值進行重估。同學們去看看他的名作《瞧,這個人!》,這本書生動展示了作者桀驁不馴的個性,表現了他對自己才能赤|裸裸的自負與張揚,其中有些章節如《我為什麼這麼聰明?》《我為什麼如此深刻?》,在現代中國人看來簡直有點「恬不知恥」!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首先向各位同學表示衷心祝賀!同學們通過個人的艱苦努力,得以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得以拜到自己心儀的導師,我們老師能夠如願地招到各位英才,所以,今天在座的老師個個都喜上眉梢,在座的同學個個都笑容燦爛。《孟子》說「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能有機會和台下的青年才俊一起學習,這是我個人最大的榮幸,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
這三則文字都是強調,每一種職業都必不可少,每一個階層都值得尊敬,職業和階層本身沒有貴賤之分,給你帶來榮譽的是你是否在自己的崗位上忠於職守,你是否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不管你選擇了哪一種專業都必須竭盡全力,你必須對自己的專業具有忘我的獻身精神,你必須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拼勁。
——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09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寫得這麼好的詞為什麼不署自己的名呢?作者是希望這首詞流傳天下,而不是他本人揚名天下。古人偽托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急於想讓作品廣泛傳播;二是在國家求失傳古籍時,偽托古書以圖利賺錢。

至於學術興趣,我認為是後天習得的結果,天生愛好學術的人大概極少。大家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體育世家的小孩往往喜歡體育,藝術世家的後代大多愛好藝術,這主要是由於從小的耳濡目染和父母的言傳身教,他們學習起來比別人更為方便,在某些方面也培養了特殊的悟性。通常情況下你會做什麼,你可能就喜歡什麼。有些學有專長的學者,求學時可能是因為父母逼迫,學了一段時間以後才嘗到「味道」,這有點像父輩們先結婚後戀愛——先是非結不可,後來愛得發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