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總序 第四節

總序

第四節

作者著墨最多的人物,自然是小說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羅。這是一個平凡的資產階級子弟的典型,代表著碌碌無為的大多數。他安分、隨俗、空虛,心地不壞卻意志薄弱;他沒有職業、沒有野心,沒有追求,既非趨炎附勢的小人,也沒有造福於人的高尚情懷;他因衣食不愁而喪失了行動的動力,雖然不時有一些計劃(諸如寫作、學畫、當學者、競選議員之類),卻從來沒有恆心去付諸實施,甚至愛情,他也不曾全力以赴地去爭取。他有充分的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可他什麼也不曾選擇,而是任由生活卷帶著他走:他鍾情于阿爾努夫人,為這樁不會有結局的愛情消耗了許多心力,卻不清楚自己究竟期待著什麼;他在鄉間有意無意地和羅克小姐調情,含含糊糊地應允了這門親事,可是一到巴黎就把羅克小姐忘到九霄雲外;他想望高尚純潔的愛情而不可得,只好在風塵女子蘿莎奈特那裡尋求感官的滿足;他出於虛榮追求當布勒茲夫人,並打算和她結婚,其實內心深處對這位夫人越來越淡漠,終因她觸犯了他心中對阿爾努夫人的感情而離她而去;一八四八年革命后,他一度想要有所作為,打算回家鄉競選議員,可是先遇上阿爾努夫人那兒有事,後來又因蘿莎奈特生孩子,終於沒有成行。就這樣,直至走到生命盡頭,他依然一事無成。待到花掉了大部分產業,他便回到家鄉靠一小筆年息混日子。這就是莫羅的未經選擇的人生,人們常見的虛度了的人生。
《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布瓦爾和佩庫歇》,福樓拜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僅有《三故事》中的《淳樸的心>。這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短篇小說之一。按作者的說法,他寫這篇作品,完全是為了讓喬治·桑高興,可是作品尚未寫完,喬治·桑就去世了。福樓拜和喬治·桑是忘年交,友情不菲,但兩人的創作觀大不相同。喬治·桑撫愛人生,按自己的理想描繪生活。她批評福樓拜總是描寫太多的醜惡,總是以冷漠的態度諷刺人類,使人們讀了他的書更加憂鬱。於是她苦口婆心地勸他多多留心人間的善和美,嘗試一下塑造善良、誠實、品德高尚的形象。福樓拜不打算按喬治·桑的意見改變自己的創作方法,但為了不辜負她的一番好意,決定寫一篇她期待於他的小說。小說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福樓拜家的老女傭,作者通過一系列生活瑣事,刻畫了女主人公淳樸善良的品質,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傭凄涼而無可指責的一生。故事結構簡單,幾乎是平鋪直敘,沒有任何重大的波瀾起伏,然而作家高超的白描技巧,競使無數讀者為之凄然淚下。較之包法利夫人,費莉西泰可以說從未享受過生活。她一生辛苦勞作,以慷慨無私的愛心愛他人,卻不曾得到任何回報。然而在她離開這個世界時,她的心是寧靜、安詳、甚至幸福的。因為她單純質樸,對生活從未懷有奢望,也就沒有什麼煩惱或悔恨,應該說,福樓拜筆下這個純潔的靈魂,雖然不比喬治·桑曾塑造的人物高大,給讀者的印象卻真實、感人得多。九-九-藏-書read•99csw.com
福樓拜的懷疑主義,在他未完成的作品《布瓦爾和佩庫歇》中有著更加充分的表現。小說描寫兩個對自己的工作已經厭倦的謄寫員,決心退休后隨心所欲地研究學問。他們先後鑽研了農業、園藝、果木、化學、藥物學、醫學、天文學、博物學、地質學、考古學、歷史、文學、語言學、政治學、骨相學、磁療學說、哲學、通靈論、宗教、神學、教育學、社會學、法學……,結果發現每門學科都充滿種種相互矛盾的學說,每種學說也都有其自相矛盾之處;被認為十分權威的理論,在實踐中要麼行不通,要麼產生相反的結果。真理何在?兩位朋友莫袁一是,無所適從,只好回到謄寫中消磨時光。這部小說幾乎檢閱了當代一切精神文化產品,也反映出作者遍及一切領域的懷疑精神。不能說福樓拜否定了人類在各個知識領域作出的努力,確切地說他是以批判的眼光過濾一切,且向現代科學(或學術)的各項結論提出了質疑。這部作品可惜沒有寫完,否則又將是一部富有挑戰性的奇書。福樓拜是一位創新意識極強的作家,雖說新的嘗試不見得總能受到理解和歡迎,他仍然要求每部作品都有新意。他非但不願重複別人,甚至也不願重複自己。read.99csw•com《包法利夫人》開客觀性藝術之先河;《情感教育》在堅持客觀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弱化傳統小說的特徵,超前指出了二十世紀小說的發展趨勢;《布瓦爾和佩庫歇》則是一部觀念化的小說,不但大大衝破小說的格局,且已越出寫實藝術的範疇,充滿了抽象的思辨色彩。莫泊桑把這部書稱作「觀念的故事」,也可以說是「理想的故事」。小說的兩位主人公都是童心未泯的善良老者,作者塑造他們時糅入了大量喜劇色彩,然而他們卻代表著人類嚮往真知、不斷求索的進取精神,一種勇於在實踐中檢驗一切的可貴的求實精神,也是足以破譯福樓拜式懷疑主義的理想精神。
正如莫泊桑所說,福樓拜筆下的每個人物都代表一種典型。他在戴洛里耶身上概括了焦急地期待社會動亂,以便從中尋求發跡機會,而一旦撈得一官半職,立刻與民眾對立的「革命者」;在塞內卡爾身上刻畫了言辭激進,從鼓吹社會主義轉變為擁護拿破崙三世的十二月政變,乃至親手殺害昔日夥伴的的極「左」派共和黨人;通過當布勒茲的形象揭露大資產階級在政治動蕩中的變色龍伎倆、保持權力的手段和敵視人民的本能;通過馬蒂儂勾勒出謹小慎微、淺薄平庸,但卻精於趨奉權貴的官場寵兒;他描寫魚龍混雜的民眾在革命中的盲動行為,三流藝術家佩勒蘭、蹩腳文人瓦特納茲小姐、于索奈等的追風趕浪,也懷著真摯的同情刻畫了正直勇敢、稟性善良的共和主義者杜薩迪埃——一個真誠相信「共和」九-九-藏-書會給所有人帶來幸福而甘心為之獻身的好漢;還有崇尚空談的「偉大公民」雷冉巴爾、行為荒唐有時卻不失豪爽的畫商阿爾努、溫良賢淑的阿爾努夫人、天真未鑿的路易絲,羅克、淪落風塵卻真情未泯的蘿莎奈特、工於心計的當布勒茲夫人……每個人物都獨具個性,同時又有很高的概括性。這都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人,挾帶著各式各樣的弱點或錯誤,作者僅僅客觀地描寫他們,小心翼翼地避免加以評論。
《情感教育》(1869)是福樓拜的作品中畫面最廣闊、也是最具歷史文獻價值的一部小說。嚴格說來,這是一部非小說化的小說,幾乎沒有主題、沒有故事、沒有情節的跌宕起伏和高潮,平淡得如同日常生活。小說以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羅的生活為線索,鋪開了七月王朝、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六月起義……直至一八五一年路易·波拿巴政變這一整段歷史,描述了各個時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眾生相。為了準確地描述這段歷史,福樓拜曾大量收集資料,認真研究當時各派力量的政治主張。但作者所關注的,顯然不是各派政治主張的孰是孰非,而是結合重大歷史事件來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展陳人們在生活浪潮中的沉浮和在政治動蕩中暴露出的人性弱點。他採取凌駕於世人之上的俯視態度來觀察和描繪這一切,他「以驚異的眼光看待人類生活,猶如出神地觀看蟻穴」。所以《情感教育》儘管大量涉及政治,卻不是一部政治小說,而是描寫人性的小說。
意味深長的是,在福樓拜九九藏書筆下,意志薄弱、無所作為的莫羅,和野心勃勃、試圖在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的戴洛里耶殊途同歸,都回到故鄉平靜的一隅,在回憶往事中消磨時光。兩人都在生活中繞了一個大圈,最終毫無結果地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這似乎是為了證明作者所說的:「能為人類進步做一切或什麼也不能做,這絕對是一回事。」當然,真正得到證明的,只是作者本人的懷疑精神。
的確,除了藝術,福樓拜對一切都持消極、懷疑態度,尤其是對政治。他憎惡所有的政黨,認為它們都同樣淺薄、虛偽、汲汲於實用主義的利益。他惱恨資產者對藝術的冷漠,更痛恨保守的法蘭西學院和激進的社會黨人對藝術的干擾與限制。他是個自由主義者,不肯依附任何政黨或利益集團,也容不得任何強加於人的原則或信條。他認為要藝術削足適履等於將藝術置於死地。福樓拜一生見證了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路易·菲力浦的七月王朝、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第二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建立、六月起義、一八五一年路易·波拿巳政變及第二帝國的建立等多次政權更迭,他始終以獨立不羈的超脫態度,和政治保持著距離。「對全部政治,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騷亂……我們能為人類進步做一切或什麼也不能做,這絕對是一回事。」這一思想,在長篇小說《情感教育》中有十分形象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