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搜尋標籤飲食文化,結果共5筆

  • 中國食物

    中國食物

    這是一部有關中國食物的內容廣泛且引人入勝的歷史學和人種學著作。作者從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從一開始就在中國的官府政策、宗教儀式和身體營衛諸方面佔據著中心位置,然後順著時間線索把筆觸一直伸向當代中國,豐富、迷人而又發人深思地描述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多樣性。

  • 台灣小吃全書

    台灣小吃全書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作序發願:「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飯。」

    ◆ 品透小吃,品透台灣人文人情;華語飲食文學精品,北大陳平原、復旦陳思和兩大名教授聯手薦讀。

    ◆台灣「飲食文學教父」焦桐二十年來美食文字精選集結,三十萬字詳解寶島滋味。台灣美食完全導航,引領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麵食、肉食、水產、酒飲、點心、調味……彷彿翻閱字典般應有盡有,百余種小吃大菜,深夜捧讀,引飢腸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帶著老實的本質。苦甜酸咸諸味交響,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麼是台灣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時間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詩意之筆抒寫,只為回答這一個問題。

    台灣好不好吃?彙集中華多元飲食文...

  • 老味道

    老味道

    汪曾祺是個小說家,談吃更像個美食家。

    《老味道》依據一生中的四個階段,汪老接地氣地展示了四種不同地域的鮮香美味。雲南味兒的奇,家鄉味兒里的親,老味兒里的香,鮮味兒的艷,都讓人讀來過目不忘;馬連薯,韭菜花,燒豆腐,燉小鴨,書中寫的雖都是平常飯菜,卻被汪老描繪出了人生的終極幸福與無限嚮往。

  • 老饕漫筆·近五十年飲饌摭憶

    老饕漫筆·近五十年飲饌摭憶

    饕餮本為人所不齒的「好吃鬼」,但蘇軾卻曾以之自居,並作《老饕賦》:「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從此「老饕」遂成追逐飲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稱。這些文士不但善於品味飲食,甚至不乏擅長烹飪者,「東坡肉」、「潘魚」、「譚家菜」……可謂不勝枚舉。古代的暫且不說,現代的梁實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這本書的作者趙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筆》是文壇宿將的主題回憶。文筆清淡含蓄,文品平實端莊,頗有「粵菜」之風。書中記錄的,或人或事或風物或名勝或花絮或掌故,一概與吃相關。它用平實的語調鉤沉與飲食相關的方方面面,卻並不拔高,非將口腹之慾升華為文化精粹。

  • 食物語言學

    食物語言學

    《食物語言學》是一部妙趣橫生,從冰激凌開始,到薯片、番茄醬,橫跨歐亞,探討食物、語言、文化傳播間關係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其奇異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醬(ketchup),這個怪異的英文單詞,其實來源於閩南語的「魚露」「chup」是閩南語中「醬」的音,而「ket」是「腌魚」的意思。材料雖完全不同,語言卻留下了歷史的痕迹。為什麼原產於墨西哥,感恩節常吃的火雞(turkey),會是土耳其(Turkey)這個國家的名字?又是誰想到把鮮奶或果汁放進加了冰和鹽的木頭攪拌,發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變為糖漿?後來的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又為何與此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