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學 大民族的地方主義

第二部分 世界文學

大民族的地方主義

競爭中,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脫穎而出,成為勝者。一個外國作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由於從未將這本書看作對他來說和對文學史來說是重要的,所以他馬上會發現他所欣賞的法國文學並非人們在法國欣賞的。戴高樂的《戰爭回憶錄》排在第十一位。賦予一位政治家、一位軍人的書如此高的價值,這在法國以外是很難發生的。然而這還不算什麼,讓人迷惑的,是最偉大的傑作都排在了後面!拉伯雷只排在了第十四位!拉伯雷在戴高樂之後!關於這一點,我讀過一位著名的法國大學教授的文章,文中宣稱在他們國家的文學中缺乏一位奠基人,如但丁九*九*藏*書之於義大利,莎士比亞之於英國,等等。看看,拉伯雷在國人的眼中,並沒有一位奠基人的光環!然而,在我們這個時代幾乎所有偉大的小說家眼中,是他,跟塞萬提斯一道,成為整整一門藝術——小說的藝術的奠基人。
而十八、十九世紀的小說,這一法國的榮耀呢?《紅與黑》,第二十二位;《包法利夫人》,第二十五位;《萌芽》,第三十二位;《人間喜劇》,只在第三十四位(怎麼可能呢?《人間喜劇》,沒了就無法想象歐洲文學的《人間喜劇》!);《危險關係》,第五十位;可憐的《布瓦爾和佩庫歇》,就像兩個筋疲力盡、又懶又笨的傻學生,排在了最後一位。而且,在這選出來的一百本書中,有些小說傑作根本就找不著:《帕爾馬修道院》;《情感教育》;《宿命論者雅克》(確實,只有在世界文學的大環境中,才可以欣賞這部小說無可比擬的新穎性)。https://read.99csw.com
人們可以反駁我,說我列的那個排行榜證明的不是什麼地方主義,而是近來的知識取向,證明美學的標準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那些選了《悲慘世界》的人看中的不是這本書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而是它在法國巨大的社會反響。這是很明顯的,但這隻能證明,對美學價值的無動於衷致命地將整個文化都推向了地方主義。法國並非只是法國人居住的國家,它同時也是被別人看著的國家,而且別人從它那裡獲得靈感。一個外國人在欣賞誕生於他的國家之外的作品時,依據的是種種價值(美學價值、哲學價值)。規律再一次得到確定:這些價值從小環境的視點去看是很難看到的,哪怕它是一個大民族驕傲的小環境。九_九_藏_書
那麼,大民族的地方主義呢?定義是一樣的:就是無法做到(或者拒絕)將它的文化放在大環境下來看。幾年前,上個世紀read.99csw•com結束之前,巴黎的一家刊物向三十位屬於當時知識界權威的人士進行調查,包括記者、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出版商和一些作家。每個人都必須按重要性,列舉出法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十本書;接著,從這三十張前十名的清單中選出了一個包括一百本書的排行榜;儘管對所提的問題(「哪些書成就了法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從結果還是可以比較準確地看出當今法國知識精英所認為的在他們國家的文學中重要的東西。
那二十世紀呢?《追憶似水年華》,第七位。加繆的《局外人》,第二十二位。接下來呢?很少。被稱為現代文學的作品很少,現代詩歌則什麼也沒有https://read•99csw.com。就好像法國對現代藝術的巨大影響根本沒有存在過一樣!就好像阿波利奈爾(他根本就沒有出現在這排行榜中!)沒有啟發整整一個時代的歐洲詩歌一樣!
還有更令人驚訝的:沒有貝克特和尤奈斯庫。在上個世紀,有幾個戲劇家能有他們的力量,他們的輝煌?一個?兩個?頂多了。我記得,共產主義體制下捷克斯洛伐克文化生活的解放跟六十年代初出現的一些小劇院有關。正是在那裡,我第一次看了一出尤奈斯庫的戲,那是我終身難忘的:想象力的爆發,一種不敬的精神的迸發。我以前常說:布拉格之春在一九六八年的前八年,隨著名為「欄邊」的小劇院里上演尤奈斯庫的作品,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