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唐魯孫

唐魯孫
收藏

中國(1908-1985)

唐魯孫(1908-1985),滿族,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魯孫,1908年9月10日生於北京,1946年到台灣,1985年病逝。

唐魯孫之父為滿族鑲紅旗他他拉氏之世家子弟,外祖父李鶴年,為道光25年(1845年)翰林,曾任河南巡撫、河道總督、閩浙總督,自幼見識甚廣。

唐魯孫為珍妃、瑾妃的堂侄孫。出身貴胄,自幼出入宮廷,對老北京傳統、風俗、掌故及宮廷秘聞了如指掌;年輕時隻身出外謀職,游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又熟諳各地民俗風情。

1946年到台灣,任公職至1973年退休。退休后開始投稿各大報章雜誌,成名後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延攬為專欄作家,於1976年起開始出書。著有《中國吃》、《南北看》、《天下味》、《故園情》、《老古董》、《大雜燴》、《酸甜苦辣咸》、《什錦拼盤》、《說東道西》、《老鄉親》十本書,這些書是作者晚年的憶舊之作,其中文章百分之七十是談吃的,百分之三十是掌故,作者信手拈來,妙趣橫生,既可以使人增廣見聞,又可以補正史與民俗學之闕。

作品總覽,總共11筆
  • 唐魯孫系列·中國吃

    唐魯孫系列·中國吃

    唐魯孫有二分之一的漢人血統,他的母親為曾任河南巡撫、河道總督、閩浙總督的李鶴年之女。……因此,唐魯孫先生能以燕京種種切切為主的這套文集,與震鈞的《天咫偶聞》先後媲美,真可謂由來有自。

    唐魯孫將自己的飲食經驗真實扼要寫出來,正好填補了他所經歷的那個時代某些飲食資料的真空,成為研究這個時期飲食流變的第一手資料。

    唐魯孫以文字形容烹調的味道,好像《老殘遊記》山水風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本書寫的是中國人的吃,以及吃的深厚文化。除了談吃,還談酒與酒文化,談喝茶,談香煙...

  • 唐魯孫系列·什錦拼盤

    唐魯孫系列·什錦拼盤

    「『咬春』這個名詞聽起來很典雅,可是又有一點耳生,其實說穿了就是吃春餅,又叫吃薄餅。一大盤合菜再來盤攤雞蛋,配上甜醬、大蔥,三五知己,據案大嚼,也能吃個痛快淋漓。」

    《什錦拼盤》內容包羅萬象,談尚方寶劍與王命旗牌、談吃、談名片、談風箏、談黃曆、談人蔘……文中作者還對數度造訪的泰京「曼谷」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均有詳細的描述。講吃食掌故,宇內鮮有人能堪與唐魯孫媲美者,本書所涉廣泛駁雜,恰如其名「什錦拼盤」,充分展現了作者見聞廣博的特色。

  • 唐魯孫系列·南北看

    唐魯孫系列·南北看

    本書收錄唐魯孫所寫關於民俗掌故、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宮廷秘聞的文章二十四篇,介紹了唐魯孫記憶中老北京街頭巷尾常見的有趣事物和口耳相傳的野史逸聞,自劊子手看到小鳳仙,自衙門裡的老夫子看到盧燕,是一部中國近代史的通俗演繹,這些內容如今已很難見到或聽說,從而使得本書的記載顯得尤為珍貴。

  • 唐魯孫系列·大雜燴

    唐魯孫系列·大雜燴

    「現在楊花滾滾,在內地又是吃肥蚶時候了。回想當年在上海幾家酒店賭老酒吃醉蚶情景,歷歷如在目前,可是屈指算來,已經是半世紀以前的事了。」

    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散文集萃,是集掌故、飲食於一體之「大雜燴」。

  • 唐魯孫系列·天下味

    唐魯孫系列·天下味

    「北方在過年時節的白菜,都是經過霜、進過窖的,不但脆而且甜。把白菜心漬一下,橫切成一寸高的圓堆,用芥末糖醋澆上一燜,就是芥末堆兒啦。酸甜帶辣,的確爽口。」

    唐魯孫出身貴胄,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奇珍,又遍嘗各省美味,對飲食有獨到的見解,本書中收錄的包括北方味、山珍海味、煙酒味,百味不離其宗,那就是作者對往昔的人與事的無盡回憶。在北方味中,除了清宮建築、宮廷生活、宮廷飲食介紹外,對平民生活的詳盡描述也頗耐人尋味;在山珍海味中,作者除了對令人垂涎的美味進行介紹外,還插入了豐富的常識和掌故;在煙酒味中,作者暢談煙酒的歷史與品味方法,充分展現其博學多聞的風範。

  • 唐魯孫系列·故園情

    唐魯孫系列·故園情

    本書是著名散文家唐魯孫寫老北京掌故、美食、文化的文章結集,包括關於官場宮廷的民間傳聞、各地的特色民藝和小吃以及一些傳統行業的由來始末,作者唐魯孫在北京長大,熟知老北京傳統,因書中多憶及家鄉的人情舊事,故名故園情。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故園情》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凡喜念舊者都是生活細膩的觀察者,唯其如此,才能對往事如數家珍。《故園情》分兩輯,輯一:唐魯孫的記趣與評論,舉凡社會的怪現象、名人軼事,對藝術的關懷,細如一段觀氣見鬼的驚奇,皆能鞭辟入裡栩栩如生。輯二:唐魯孫寫的吃食能夠獨出一格,不僅鮮活了饕餮模樣...

  • 唐魯孫系列·老古董

    唐魯孫系列·老古董

    「所謂過癮是武場打得嚴,文場托得嚴,角兒在台上蓋口嚴,有此三者,再加上名角良配,這齣戲讓我們來聽,就算是過癮啦。」

    本書所選文章,多是唐魯孫先生回憶清朝末年的舊聞逸事的散文,書中詳細描述了清末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多數文章記述的事物距今年代較遠,如今也不易見到,卻反而有相當重要的文化價值,故名老古董。作者對滿族清宮大內的文物如數家珍,而大多是親身經歷,所以把來龍去脈說得詳詳細細,本書有歷史、古物、民俗、掌故、趣味等多方面的價值。

  • 唐魯孫系列·老鄉親

    唐魯孫系列·老鄉親

    「俠有金庸,史有高陽,吃有魯孫」,唐魯孫是中國飲食類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愛書之人不可錯過。

    「北方人喝茶的,日常是先沏一壺多放茶葉讓它濃而且釅的茶鹵,想喝茶時,茶杯里先倒上三分之一茶鹵,然後加熱水,則茶香蘊存,永遠保持茶的芳馨。」

    本書所收錄的唐魯孫雜文,以講述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主,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娓娓道來,既是好的文學作品,也是難得的歷史資料。無論是談吃、談古,還是談閑情,都隱約可見作者對舊情舊景的感懷。隻言片語之間,流露出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消失殆盡的擔心。

  • 唐魯孫系列·說東道西

    唐魯孫系列·說東道西

    「無錫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樣式,讓姑娘們每人做一兩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紅做的是糟雞,奼紫做的也是糟雞,但是吃到嘴裏,可能手法差異,風味迥然不同。」

    本書所選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長的美食、掌故、趣聞軼事,後半部分則是作者遷居台灣后對時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國期間的感受和見聞。本書內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無所不談,逸聞雜趣包羅其中,美味珍饈,人物鉤沉,風俗掌故,民間故事、技藝集於一爐。書中通過對市塵風俗、飲食風尚、民生百態的回憶與描寫,向人們展示了作者眼中一段紛繁過往的歷史。

  • 唐魯孫系列·酸甜苦辣咸

    唐魯孫系列·酸甜苦辣咸

    「他這道天下第一菜,是先把雞湯煮成濃汁,蝦仁番茄爆火略炒,加入雞汁輕芡,油炸鍋巴一盤,趁熱澆上勾過芡的雞汁番茄蝦仁,油潤吐剛,聲爆輕雷,列鼎而食,色、香、味、聲,四者悉備,既中看又中吃。」

    本書是唐魯孫美食文章結集,自號「饞人」的唐魯孫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嘗中華美味,本書便是他「吃文化」與「吃藝術」之集萃。書中所及大菜小點、御宴街攤,不僅有在行的品評高論,更有精到的烹技描述。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及其殷殷懷舊之情洇顯紙面。

    民以食為天,吃是文化、是學問、也是藝術。本書對南北口味烹調有極細緻的描寫,看得你流口水……

  • 唐魯孫談吃

    唐魯孫談吃

    唐魯孫是中國飲食文化和掌故雜談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傳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聞強記和細膩動人的文字功夫,演繹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國史」,功力至深,韻味至長,尤為難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魯孫還記錄下很多鮮為人知的民俗掌故、宮闈秘聞,以及晚清民國的服飾、手藝、年俗、名人軼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