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古典文學

  •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群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在了規模宏偉的巨著——《三國演義》。

  • 西遊記

    西遊記

    《西遊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 西廂記

    西廂記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優美動人的言情傳奇小說。作為劇本,它與《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譽為四大名劇,它們體現了我國古代戲劇作品的最高成就。唐德宗時,洛陽才子張君瑞在普救寺偶遇故相國崔珏之女崔鶯鶯,兩人一見鍾情,在丫鬟紅娘相助下,衝破封建禮教的代言人——老夫人設下的重重障礙,歷盡悲歡離合,最終結為夫妻。本故事內容生動,情節曲折,纏綿悱惻,跌宕起伏,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如同身臨其境。

  • 論語

    論語

    在中華名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聖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 于丹《論語》心得

    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灰色的孔子又必須鏈接多彩的世界。這世界充滿生命活力,奼紫嫣紅,千姿百態,萬類霜天競自由。正因為有了生活的五彩繽紛,理論的灰色才不顯得死寂;也正因為有了思想的高貴純粹,紛繁的世界才不至於俗不可耐。灰色提升著品位,而多彩保證了活力。這也就是和諧。

    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的孔子,一位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鏈接是廣泛的,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題卻是單純的,單純到沒有色彩,沒有性別,沒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體悟經典的普適智慧。

  • 論語禪解

    論語禪解

    使用禪的方式來解說《論語》

  • 論語疏證

    論語疏證

    《論語》一書可謂博大精深,但其語言之簡練也給理解孔子的本義帶來困難。誠如陳寅恪先生在為該書所做序言里所說:夫聖人之言必有為而發,若不取事實以證之,則成無的之矢。聖言簡奧,若不採意旨相同之語以著之,則為不解之謎矣。而《論語疏證》就是做了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如楊先生在《凡例》中所說:本書宗旨疏通孔子學說,首取《論語》本書之文前後互證,次取群經諸子及四史為證。一是以經證經,二是以史證經。至於該書對《論語》研究的意義,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具有開創性的貢獻,他說:乃自來詁釋《論語》者所未有,誠可為治經者辟一新途徑,樹一新模楷也。 ……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出版于天啟四年(1624),含四十卷,擬話本小說四十篇,其中最後一篇《旌陽宮鐵樹鎮妖》,從篇幅和內容看,已屬中篇小說。《警世通言》所收故事,很多臉炙人口。《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演化為《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話本結尾法海留偈,有雷峰塔倒,白蛇出世,於是轟倒雷峰塔,解救白娘子,成為後來改編本的重要補充情節。一些歷史上著名人物,如李白、趙匡胤、王安石、蘇東坡、唐伯虎,經過話本的描述,變得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愛情婚姻一類題材在本書中佔了較大比重,編著者強調男女之間的真摯感情,主張自主擇偶,提倡男女雙方互相尊重,對受壓迫的婦女寄予極大的同情,如杜十姐、玉堂春等。《宿香亭張浩遇鴛鴦》同《西廂記》的一些情節相似,但有意改變故事發展的脈絡,結局是通過訴訟,由知府判令張生與鶯鶯完婚。這是對唐代傳奇《鶯鶯傳》的有力批判,也是對元代雜劇《西廂記》的巧妙改造。鶯鶯的行為不僅是維護婦女自身權益,而且是古代重證據、講禮法的表現。這當然帶有作者理想的成分,但也可見其思想的進步性。毋庸諱言,本書也反映了封建時代各種意識甚至鬼神迷信,對此應予批判並拋棄。

  • 喻世明言

    喻世明言

    《古今小說》即(喻世明言),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最重要的選集之一。與《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纂輯者馮夢龍。

    馮夢龍是晚明文學家,生於萬曆二年(1574),卒于隆武二年,即清順治三年(1646)。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猶龍,又字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詞奴等。少有才情、博學多識,曠達不拘名教細行。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結社為文友。早年得督學南京之熊廷弼賞識,甄拔為雋才宿學。與兄夢桂、弟夢熊並有文名,世稱吳下三馮。但屢舉不中,曾於麻城就館謀生,講授《春秋》。后一度遊宦他鄉。天啟六年(1626)周順昌案發,閹黨緹騎橫行,他也受到迫害。崇禎三年(1630)以貢生任丹徒縣訓導;七年(1634)知福建壽寧縣,有政聲;十一年(1638)秩滿歸隱。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室,繼而清兵南下,遂懷故國之情奔走浙閩間,鼓動抗清。1646年春憂憤而死(一說遇害於清兵)。

  • 醒世恆言

    醒世恆言

    本書重要內容,則是大胆地暴露、揭發了封建統治頭子們的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生活。

    本書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明代的作品。這個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內部的商品經濟,已大量發展起來。一般地講,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已開始於這個階段。作為市民文學特點的話本文學,自然會把這一時期的經濟生活和由此而產生的思想意識反映到作品中來。像《施潤譯灘闕遇友》、《徐老僕義憤成家》等篇,都透露出一些消息。

  • 初刻拍案驚奇

    初刻拍案驚奇

    《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是我國明代著名的短篇小說集。作者凌濛初(1580-1644)所著的二拍與馮夢龍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齊名於世。

    《初刻拍案驚奇》題材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點。其一是露骨的色情描寫。許多作品,如《西山觀設度亡魂,開封府備棺追活命》、《喬兌換鬍子宣淫,顯報施卧師入定》、《奇風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等都有猥褻描寫。這類作品表現出市民的庸俗情趣。其二是濃厚的宗教迷信、因果報應、宿命論思想。《王大使威行部下,李參軍冤報生前》、《酒謀財于郊肆惡,鬼對案楊化借屍》、《李克讓競達空函,劉元普雙生貴子》、《感神媒張容遇虎,湊吉日裴越客乘龍》等充滿了感神遇鬼,善惡報應等的描寫……

  • 二刻拍案驚奇

    二刻拍案驚奇

    明代著名作家凌濛初之《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人們習慣合稱為《二拍》。這兩部膾炙人口的奇書,共有短篇小說七十八篇,雜劇一個,它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如商人由厄運而致富,讀書人由貧寒而成名;清官們斷案如神,貪吏們枉法如虎;惡棍們姦淫攬訟,騙子們爾虞我詐;青年們怎樣追求忠貞不貳的愛情,而封建禮教又如何製造婚姻悲劇。語言通俗簡練;情節曲折起伏,撲朔迷離,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內心刻劃細緻入微,藝術形象栩栩如生,非常值得一讀。

  • 周易全解

    周易全解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謀略中之謀略。從《周易》中,哲學家看到辯證思維,史學家看到歷史興衰,政治家看到治世方略,軍事家可參悟兵法,企業家亦可從中找到經營的方法,同樣,芸芸眾生也可將其視為為人處世、提高修養的不二法寶。

  • 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格言警句類小品文。一說是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隱居崑山之陽,后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合同春》、《陳眉公詩餘》、《虎薈》、《眉公雜著》等。

    《小窗幽記》,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計一千五百余則,是一部纂輯式的清言小品集。以「醒」為第一,在「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之時,無異於醍醐灌頂,一聲棒喝,還原出一個本真的自我來。所以「醒」後言「情」,令千載向慕;「醒」后能「峭」,卓立於千古;「醒」后獲「靈」,而百世如睹。一番洗刷之後,方能悟得「素」趣,會得佳「景」,品人生之「韻」,顯生命之「奇」。其「綺」也,能盡紅妝翠袖之妙;其「豪」也,能為興酣潑墨之舉;其為「法」而超越於世「法」之外,其賞「倩」而不限於一般「倩」意。故羅立剛先生稱,清醒之後,經此一番洗禮,真箇是俗情滌盡,煩惱皆除,人生的價值,才真正顯現了出來。幽窗青燈,潛移默化,靈魂得以純凈,那小窗之「幽」,正是一種驚喜,更是超越后的清閑和孤獨。

  • 長生殿

    長生殿

    《長生殿》是洪升戲曲創作的代表作,取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詩句作為劇本題目。劇本寫唐明皇寵愛貴妃楊玉環,終日與楊貴妃游宴玩樂,不理朝政,朝中大權由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把持。七月七日,楊貴妃與唐明皇在長生殿上情意綿綿,盟誓世世代代結為夫妻。不久,安祿山因與楊國忠爭權,發兵叛亂。唐明皇帶楊貴妃逃離長安,官軍將楊國忠殺死,又逼唐明皇將楊貴妃縊死。安祿山叛亂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楊貴妃。後來,道士楊通幽運用法術架起一座仙橋,讓明皇飛升到月宮,與楊貴妃相會,實現了他們在長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為夫妻的盟誓。

    《長生殿》的思想內容相當複雜,它一方面頌揚了唐明皇、楊貴妃的生死不渝的愛情,一方面又聯繫了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背景,批判了統治階級荒淫誤國、禍害人民的罪惡,抒發出國破家亡的感慨。劇本藝術表現細膩而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於用優美流暢、富於詩意的唱詞,來描繪人物不同景況下情緒心理的變化。如《彈詞》一出中,從金釵鈿盒定情彈唱到鑾輿西巡,低回深郁,曲曲動人。破不刺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紅顏為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這些唱詞很好地把環境氣氛與人物性格特徵結合起來,充滿詩意。

  •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

    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的總集。所收作品以漢魏至隋唐的樂府詩為主,全書共100卷。編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生卒年及經歷難以確考。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麴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於朝廷所用的樂章,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都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辭和舞曲歌辭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藝術價值較差。但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上一頁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