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小說
-
時光守護者
* 一則治愈時代奔忙的暖心寓言,掙脫計算與虛度的時光。
* 《唐頓莊園》男主丹·史蒂文斯領讀書目。
* 林俊傑博客撰文推薦,借用標題創作dota主題音樂包。
* 著名表演藝術家金士傑傾力推薦。
* 作者米奇·阿爾博姆7度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NO.1
* 《相約星期二》全球暢銷23年,見證億萬讀者的相遇與成長。
「當我們試圖倒撥時鐘,其實我們追逐的,是愛。」
他被人們尊稱為「時間之父」,因為他發明了第一台時鐘;他像普羅米修斯那樣受到上帝的嚴厲懲罰,因為他居然敢於度量時間,那是上帝贈與人類的最好的禮物。他被上帝囚禁在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里,年復一年地聆聽那些萬劫不復、千篇一律的言辭,那是來自地球人的切切哀告,他們對時間孜孜以求、需索無度,他們想倒撥時鐘,讓時間為他們停駐。就在「時間之父」快要被這些哀告折磨得精神崩潰之時,他得到了上帝的赦免,並領受了一項使命:攜帶著魔法沙漏到地球上啟迪眾生,昭示「時間」真正的意義。同時,上帝還給他指派了兩個夥伴,一個是因為失戀想自尋短見的少女,一個是希望仰賴現代科技得以長生不老的富翁——「時間之父」必須先拯救他們倆,才能最終完成對自己的救贖。
來一點信仰
* 非虛構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 奧普拉讀書俱樂部年度推薦最佳非虛構類圖書。
* 我們相信什麼,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 作者米奇·阿爾博姆7度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NO.1
* 《相約星期二》全球暢銷23年,見證億萬讀者的相遇與成長。
故事從一個不同尋常的請求開始:「你可以為我作悼詞嗎?」那是一位八十二歲的老人,米奇·阿爾博姆兒時社區猶太堂的拉比。他曾經無數次地為臨終者送去慰藉,這一回,他打算把將自己送上天堂的任務,交給米奇。
而另一個故事的開始,是一句向上天發出的企求:「你會拯救我嗎?」說這話的時候,那人正躲在一隻垃圾桶后,他的妻子和幼女在哭泣。他盯著街上開來的每一輛汽車,非常確信下一盞車燈帶來的就是要奪取他性命的殺手。這個人,後來成了一位普渡眾生的基督教牧師。
兩個真實的故事,沿著比小說更為奇巧的軌跡,交織成一部關於信仰的小書。為了寫好這本書,曾以《相約星期二》震撼全世界的米奇·阿爾博姆追蹤了兩位神職人員的生命歷程,拜訪了很多地方,去到這個世界上持有不同信仰的「我們這裏」和「他們那裡」。
最終,不管是在「這裏」還是在「那裡」,米奇都找到了同樣的答案——「有許多曲調,但都是一首歌,一首同樣美好的、充滿人性的歌。」這首歌再次創造了奇迹,給寒夜中迷途的旅人最多的溫暖和希望。
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 致敬所有默默無聞的平凡人生,喚起每一位讀者對家的戀慕與渴望。
* 延續《相約星期二》神話,用愛建立生命的聯繫。
* 暢銷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被翻譯成35種文字,銷量突破一千兩百萬冊。
* 作者米奇·阿爾博姆7度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NO.1
*劉亦菲微博打卡推薦。
* 法國暢銷作家《偷影子的人》《七日永恆》作者馬克·李維推薦:「這本書里的每一個角色都像是一段童年的回憶……像是一幅霍普的畫作,又像一部科波拉的電影。」
* 著名華裔作家《喜福會》作者譚恩美推薦:「當你墜入愛河時,這個故事讓你感同身受。當你陷入迷局時,它又會成為你的枕邊書。這是一個值得一再重讀的故事,它讓你能夠不斷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影響到另一個人,另一個人又會影響到下一個人,世界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故事,但是,所有的故事都連成了一個故事。」
有些故事註定要從結局講起——其實,所有的結尾又何嘗不是開端呢? 《相約星期二》隨著莫里的溘然長逝而告終。六年後,在米奇·阿爾博姆的全新力作中,紀實換成了虛構;死亡從結局演變成了開端;主角還是一位老人——不是洞明世事的教授,而是到死都對自己的一生心存惶惑的退伍老兵,遊樂場維修工。
他叫艾迪,八十三歲生日那天,為了拯救在突發事故中身處險境的女孩而殞命遊樂場。醒來時,艾迪已身處天堂,這才發現:那裡並不是牧歌縈繞的伊甸園,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斷的交疊重現。五個被艾迪或銘記或忽略或遺忘的人,輪流登場,引領他尋找逝去的時光,追問人生的謎底。每一個讀完這本書的人都將分享同一個秘密,繼而重新審視自己在人世間的時光。《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是一則關於愛的寓言,致敬了所有默默無聞的平凡人生,並最終喚起每一位讀者對家的戀慕與渴望。
相約星期二
* 全球暢銷23年,亞馬遜全五星好評推薦,無數讀書俱樂部的不二首選。
* 50餘個翻譯版本,見證億萬讀者的相遇與成長。
* 與《蘇菲的世界》齊名,探尋生命的意義。
*《朗讀者》重磅推薦,上海書展「經典誦讀」年度相約。
* 奧普拉擔綱製作同名影片,獲第52屆黃金時段艾美獎。
* 蔡康永對話候文詠專題推薦:「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莫利教授很像那隻狐狸,在跟這個寫作的「小王子」教導,一旦建立這個關係,你的人生就會變得不一樣。莫里教授是我崇拜的人。」
* 余秋雨作序推薦:「每個人都應該聽聽這堂有關人生的最後一課。」
* 金士傑領銜主演改編話劇,全國巡演近300場,獲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壹戲劇大賞得主。自2011年巡演至今,名列上海最難搶票的熱門劇目之一,超過20萬觀眾落淚推薦。
* 毛不易、井柏然、楊冪、田馥甄、張鈞甯、f(x)鄭秀晶等諸多明星推薦書目。
一部永遠不會太遲打開的人生之書。
學著去愛,學著道別,學會與不完美的生活講和。
我們都曾渴望一位人生導師的指點與陪伴,也許是家人、老師、朋友或同事;一個年長、耐心、睿智的人,理解你的孤獨與迷茫的人,幫助你去真正地體驗世界,教會你怎樣與失敗和彷徨共處,為你在迷失方向時指點迷津。
米奇·阿爾博姆是幸運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教練」——莫里·施瓦茨。他是作者米奇·阿爾博姆在大學時,曾給予過他許多思想的教授。米奇畢業十五年後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側索硬化,來日無多。這時老教授所感受到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在老教授纏綿病榻的十四周里,每星期二都上門與他相伴,聆聽他最後的教誨,並在他死後將這些談話記錄下來,把這件珍貴的禮物送給全世界的讀者。
在最後的十四個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飛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兒上課。在這十四堂課中,他們聊到了人生的許多組成部分,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與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這段「相約星期二」的經歷不僅讓作者米奇·阿爾博姆得到了一個重新審視自己、重讀人生必修課的機會,也為全球數以萬計的讀者帶去了震撼與感動。
一日重生
* 堪比《尋夢環遊記》的催淚之作。
* 寫給所有曾是孩子的你我,讀懂母親未曾講述的人生。
* 著名作家畢淑敏傾情作序推薦:「 你一定要讀這本書。它贈與了你一個神奇的機會,書頁為斧砍出一條秘道,讓你從現實的密林潛回以往,你會了結夙願蕩滌臟腑並對這一體驗刻骨銘心堅信不疑。這同任何信仰和科學無關,只和我們的心靈和情感有關。為了擁有這樣一個溫暖而奇妙的瞬間,你需要這份閱讀。 」
* 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推薦:「《一日重生》是一個關於原諒、救贖和母子之間永無止境的愛的故事。當我閱讀這本書時,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決定要為它製作一期特輯。」
* 暢銷小說《PS,我愛你》作者西塞莉亞·艾赫恩推薦:「米奇·阿爾博姆總能在凡俗人生中窺見魔力。」
* 同名影片獲2008年「金衛星獎」最佳年度電視影片獎。
* 作者米奇·阿爾博姆7度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NO.1
《相約星期二》全球暢銷23年,見證億萬讀者的相遇與成長。
「幾乎每一個人,不管外表看起來有多麼快樂,在他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塊小小的地方,裝著自己深愛的已經故去的親人,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重逢。」——米奇·阿爾博姆
讓某個辭世已久的親人,陪你再過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願,你需不需要這樣的機會?
機會,在一個尷尬的時刻,落到了查爾斯·貝奈特頭上。這位退役棒球運動員在挫折與酒精的消磨中,已經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業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癮,眾叛親離,就連女兒的婚禮都不願意讓他露面……查爾斯起了輕生之念,他以為只要一輛高速運行的汽車,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揮手作別,不帶走一片雲彩。然而,電光石火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與彼岸之間;恍然蘇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親。
母親引他走進昨天。昨天是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陌生人,一場又一場角度詭異的悲喜劇,一串又一串彼此糾纏的心結。沿著母親指的路,查爾斯的歸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頓悟,是否足以改變一生?
米奇·阿爾博姆對於人生的感悟,如同一粒生生不息的種子,自《相約星期二》萌生,于《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中劃出了一道悠長的弧線,落到《一日重生》,便穩穩地紮下根來。土壤是世態人心,根是愛。
糜骨之壤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最新被譯為中文的長篇小說;從波蘭語直接翻譯;同名電影《糜骨之壤》曾獲2017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亞佛雷德鮑爾獎(銀熊獎)。
-----
本書入選2019年布克國際獎短名單 | 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 | 2020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
-----
《時代》《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衛報》《芝加哥論壇報》盛讚
---
「宇宙中有一個地方,還沒有毀滅,那裡的世界還沒有顛倒,伊甸園仍然存在。」
----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的老婦人,她幽居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里。雅尼娜給自己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會取個奇怪的外號,他們是「大腳」「鬼怪」「好消息」,她養的狗則被稱為「小姑娘們」。突然有一天,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小說貫穿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關於人、自然、動物的尖銳思考。
----
一個曲折的、充滿想象力的、超越類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懸疑小說,又是童話,更是一場關於一些物種為什麼要凌駕于另一些物種之上的哲學探討。
——《時代》雜誌
托卡爾丘克是過去25年間在歐洲脫穎而出的為數不多的小說家之一。
——《經濟學人》雜誌
一曲給大自然的頌歌;一首給威廉•布萊克的讚美詩;托卡爾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萊克?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這不是一部通常意義上的犯罪小說——因為托卡爾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義上的作家。藉由她非凡的才華、智識和她的這些「思想小說」,她提出並思考著關於生態環境的政治的種種問題。托卡爾丘克反覆地提出這些問題,並呼籲我們採取行動。
——《赫芬頓郵報》
近代情痴錄
《近代情痴錄》收錄谷崎創作于青年至中年間的六篇官能小說,皆屬其前期創作中藝術成就較高的題材類型。這些作品主要圍繞「情」而展開,各自以獨特角度探索人性深淵,既有唯美主義的耽溺與沉淪,亦有官能小說的挑釁與駭俗,形成了一系列以慾望反叛時代的文學告白書,他亦以此為日本乃至世界的現代文學史增添了個人風格化極強的創作實踐與美學實驗。同時,此批作品不但延續了其初期創作中的世紀末美學與「惡魔主義」風格,亦可從中窺見後期經典長篇之題材類型與故事雛形:官能的愉悅與可哀,浮世痴人的囈語和獨白;于陰翳中發現美的存在,從迷狂處展現生命熱力。
安琪拉的灰燼3·教書匠
普利策獎經典傑作「安琪拉的灰燼」三部曲之3
邁考特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狄更斯,一個可以像剝洋蔥一樣剝掉社會層層外殼而展露其內核的偉大作家。——《西雅圖時報》
在開始教書的前兩天,我兩度差點被開除,此外我30年的紐約教師生涯毫無引人注目之處。
我常常拿不準自己是否應該做教師。後來,我想知道自己是如何做了那麼久。
我和學生們時而像死敵,時而如家人。
我試圖講解語法,他們卻對我做碼頭工人的經歷更感興趣。
他們在寫作文時怨聲載道,偽造假條時卻能寫出全美國最才華橫溢的散文,人這一生需要數不清的借口,於是我們興高采烈地上了世界上第一堂研究假條的課。
我們以研究名著的態度分析報紙上的美食評論,在公園野餐以進行詞彙教學,把創造性寫作課變成了配樂朗誦菜譜比賽。
我以為自己是個糟糕透頂的教書匠,人們卻頒了個獎給我,說我是「全美最佳教師」。
安琪拉的灰燼2·就是這兒
十月的第一個清晨,陽光明媚,「橡樹號」駛進紐約港。夢想已久的城市映入弗蘭克的眼帘,摩天大樓卻讓十九歲的他望而生畏。臉上長滿丘疹,說話帶有口音,不知道什麼是漢堡包,分不清浴室地墊和毛巾……在紐約度過的第一晚,真是尷尬百般。
在同船來的神甫幫助下,弗蘭克成為打掃垃圾和清理馬桶的酒店勤雜工,然而熱愛讀書的他,異常羡慕進出地鐵的大學生。後來,他過當兵,做過碼頭工人、打字員,終於有~天,紐約大學的校門向他敞開……
安琪拉的灰燼1
《安琪拉的灰燼》:榮獲美國文學最高榮譽普利策獎
被《紐約時報》譽為「影響全球的成長小說傑作」榮獲全美書評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美國年度好書獎
著名作家曹文軒傾情推薦!「巴學園」叢書里至今最好的兩《安琪拉的灰燼》:一是《窗邊的小豆豆》,一是《安琪拉的灰燼》。《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1名。
當我回首童年,我總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來。當然,那是一個悲慘的童年,幸福的童年是不值得在這兒浪費口水的:家庭貧困潦倒;父親一無所長、醉話連篇;母親虔誠而沮喪,坐在火爐旁哀嘆個不停;神父自以為是;教師恃強凌弱
我們在物質上貧窮,但我們總是很快樂,有很多渴望,很多夢想,很多激情,我們感覺很富有。
最後的見證者
在衛國戰爭期間(1941—1945),有數百萬蘇聯兒童死亡,活下來的倖存者,則失去了親人,過早地結束了他們的童年。在本該享受童年快樂的階段,「我們已經是男人和女人了」。本書是衛國戰爭倖存兒童的口述史,他們在經歷這場戰爭時都是2-12歲的孩子。
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系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戰爭中沒有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有超過一百萬女性參戰。她們是15-30歲的年輕女孩,卻擔任起被視為「男人的崗位」的職責,她們是醫生、狙擊手、坦克手步兵、衝鋒槍手……本書是一本二戰時蘇聯女兵和女性醫護人員等的回憶錄。她們眼裡的戰爭,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也是從未有過的衝擊和震撼。
阿列克謝耶維奇歷經幾十年,輾轉在前蘇聯的遼闊大地上,親訪上千事件一線經歷者,查閱各方文件資料,耗費心血整理而成的蘇聯口述史系列——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詩。
鋅皮娃娃兵
★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
★「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每一頁,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最真實地還原歷史現場,用細節記錄戰爭的殘酷本質
★「只有完全絕望的人才能對您講出一切。除了我們以外,很多事都沒人知道。 真實太可怕了……」
1979年12月,蘇軍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擊隊逐漸結成聯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軍展開了游擊戰爭。本書記錄了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軍官、士兵、護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淚記憶,是20世紀紀實文學經典作品。
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技術悲劇之一。上萬平民因放射性物質長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數萬畝土地被污染,切爾諾貝利一夜之間化為廢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記者阿列克謝耶維奇冒著核輻射危險,深入事故發生現場,歷時數年,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用普通個體的聲音平貼出時代的全景,書寫了一部人類的啟示錄。在這裏,平凡人物的真實經歷比小說更驚人。每個人的聲音都透視著歷史的崩塌、國家機器的隱瞞、俄羅斯人的價值觀,以及人們的憤怒、恐懼、勇敢、同情和愛。
「切爾諾貝利核爆是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阿列克謝耶維奇
二手時間
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發表后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美第契散文獎(2013)、俄羅斯「大書獎」讀者票選最佳文學作品(2014)、波蘭卡普欽斯基報告文學獎(2015)
本書是白俄羅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最新作品,通過口述採訪的形式,展現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書講述了蘇聯解體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蘇聯解體已逾二十年,俄羅斯人重新發現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認識了俄羅斯。新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他們的夢想已不再關乎夢想,不再像90年代他們的父輩,關心信仰。二十年來,人們看了嶄新的俄羅斯,但她卻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經夢想過的俄羅斯了。作者追溯了蘇聯和蘇聯解體之後的歷史過程,讓普通的小人物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從而展現出身處歷史的轉折,以及人們如何追尋信仰、夢想,如何訴說秘密和恐懼,讓人們重新思考什麼是「俄羅斯」和「俄羅斯人」,為什麼他們無法適應急劇的現代化,為什麼再近兩百年之後,依然與歐洲相隔。本書分為上下兩部分,採訪了生長於理想之下的俄羅斯人和今天的俄羅斯人,以及亞塞拜然等前蘇聯國家的普通人,呈現他們的生活細節,所感所想。德國媒體盛讚該書擷取的是最為細小的馬賽克,卻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蘇聯時代圖景。「一部20世紀後半葉的微觀俄國史,筆力直抵普京時代。」
毒木聖經
★《百年孤獨》之後,你為這樣一部小說等了多久?
★既是飽滿細膩的家庭史詩,又是磅礴銳利的歷史寓言。發生在某時某地,卻包羅萬象。
★我們都很無知,但並非真正無辜,人人都是共犯。
★希拉里、奧普拉力薦,一部陪你一起呼吸、共同成長的「人生之書」:無論生活給予我什麼,我必按我的 心意去生活。
★全球銷量超過400萬冊;盤踞《今日美國》暢銷榜137周,創下驚人紀錄!
★美國高中生「必讀的26部經典」;美國公共圖書館「25部最有價值圖書」;美國亞馬遜「一生中必看的10 0部圖書」;《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圖書」
普萊斯牧師帶著妻子和四個女兒從美國來到比屬剛果,把種子、蛋糕粉和聖經帶進了遍布毒木的叢林。牧師眼裡,這裡是一片蠻荒之地,滿是需要救贖的靈魂。然而,他不但沒能拯救那些「無知」的土著,反而將一家人拖入了危機四伏的動蕩人生。一場慘劇悄然而至。他們要在生命的叢林里兜轉掙扎多久,才能繼續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毒木聖經》以五位性格迥異的女性作為敘述者,將歷史的洪流與人性的幽微交織,猶如一片絢爛神秘的森林,美麗凄切,令人震撼。
- 上一頁123456767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