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中國歷史

  • 蔣介石五大主力興亡實錄

    蔣介石五大主力興亡實錄

    歷史就是歷史,它已定格在那人類寫就的星空之上了。

    對於後人而言,掀開銷煙散盡的歷史帷幕,明了那些已為陳跡的歷史本真,實在是既迫切而又必要的。況且人事代謝,時移世易,過往的恩怨糾結應該在不斷地淡化,寬容與恕道應該升騰於國人的心胸。如此這般,也應該沒有必要再去忌談那些逝去的歲月了。所以,你我所要做的,除了給人以歷史本真之外,其餘的似乎都是添足之舉。當然,如果這些本真再豐滿一點,多一些血與肉。那自然就更好的了!寫作這本書大約是在追求如此,起碼近似如此吧!因此,本書前幾次印行后,讀者的反響很是熱烈,而鳳凰衛視據此而製作,不久前于「鳳凰大視野」欄目中播出的五集電視紀實片《雄關漫道》,應該是其來有自的吧!

    談到這五大主力的興亡,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們只能說,其興,運也;其亡,命也。

  • 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這本《萬曆十五年》,意在說明16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衝突時的側面形態。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衝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

  •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自先秦至元末歷史的漫筆集。以人物為中心,通過其人其事及在歷史關鍵處的作為,探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特點,並以今天的立場加以分析。作者治史,每每從常人不經意的細節處入手,挖掘出極富啟發性的新見,娓娓敘來,發人深省。

    本書收入黃仁宇先生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過的33篇文字,發表的時間自1987年年初至1989年夏天。所包括的內容自先秦至元末。其重點則在表彰中國歷史有它的特色,經過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階段,前後連貫。各篇雖大致以人物傳記之體裁為主,所敘事之影響,已遠逾當時人之人身經驗。本書和黃仁宇的其他作品一樣也較好地體現作者深厚的知識底蘊及其對中國歷史的深刻領悟。

  • 國史新論

    國史新論

    本書作者旨求通俗,義取綜合,從中國的社會文化演變、傳統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個側面,融古今、貫諸端,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之特質、癥結、演變及對當今社會現實的巨大影響,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的精彩剖析,內中各篇,有以分別眼光治史所得,有以變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論題,必分古今先後時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變。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則本之於當前社會之思潮。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本書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本書意在指出目前中國社會人人慣用普遍流行的幾許觀念與名詞——如道理、性命、德行、氣運,由此上溯全部中國思想史,由淺入深,即憑眾所共知共喻,闡述此諸觀念諸名詞之內在涵義,並及其流變沿革,並及其相互會通之點,而藉以描述出中國傳統思想一大輪廓。

  • 大明朝的另類史

    大明朝的另類史

    明朝,是一個慾望自始至終都勃勃膨脹的年代。明太祖朱元璋刑網四布的統治欲,明成祖朱棣駭人聽聞的殺戮欲,明英宗朱祁鎮、明武宗朱厚照毫不負責任的嬉樂欲,明世宗朱厚璁、明神宗朱翊鈞爺孫財迷心竅的貪攫欲,明熹宗朱由校放任自流的淫樂欲,明思宗朱由檢剛愎自用的控制欲;同時,在這些迷狂帝王的慾海中,李善長以營黨欲,朱高煦以篡奪欲,王振以虛榮欲,劉瑾以把持欲,嚴嵩、張居正以求權欲,魏忠賢以變態欲,李自成、張獻忠以殘虐欲,吳三桂以私情慾,無遮無掩、放蕩恣肆地在近三百年間狂暴地躁動,橫溢泛濫,莫有止息。最終,慾望湮沒了一切,家傾國亡,同歸於盡。

  • 外交十記

    外交十記

    錢其琛同志是國際政治舞台上深孚眾望的外交家和國務活動家。他自上世紀中葉即投身中國外交事業,今年3月,他退休后,以半年時間把親歷的十件外交大事珍集成冊,將所見所聞所感和盤推出――中蘇關係正常化、柬埔寨問題巴黎會議、東京的『葬禮外交』、飛往巴格達、黑雲壓城城不摧、通往漢城、從蘇聯到俄羅斯、涉台外交的兩次鬥爭、非洲情結、港澳回歸,事件的背景、獨家披露的內幕、鮮為人知的細節、平實白描的筆調,使讀者在領略外交家風採的同時,盡可把握上述歷史時期的中國外交進程。書中還附有百幅照片,其中不少照片是初次發表,大為該書增色。

    《外交十記》所揭示的十件外交大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頁。世界知識出版社總編、中國前駐葉門、敘利亞大使時延春稱讚該書為我們清晰地勾畫出這一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外交畫卷。

  • 中國大歷史

    中國大歷史

    中國歷史典籍浩如煙海,常使初學者不得其門而入。作者倡導「大歷史」(macro-history),主張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先構成一個簡明而前後連貫的納領,然後在與歐美史比較的基礎上加以研究。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進程,著眼于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為什麼稱為「中國大歷史」?中國過去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而為一個現代國家,影響到10億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許我們用尋常尺度衡量。

  • 中國人史綱

    中國人史綱

    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 柏楊曰

    柏楊曰

    常常被問起一個問題:讀歷史,人能夠從中取得教訓嗎?

    我在1998年7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楊曰》第一集序中曾說:歷史的教訓,因為人類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現在我補充:原因是經驗無法傳承,事非經過不知難。這是上帝創造人類開的一項最大的玩笑。儘管人性古今一致、中外不分,可是每一個人的生存基因中都同樣有非常頑強的自我毀滅因子,既無法從歷史借鏡,也很不容易自我克制。世界文明能向前邁進一步,才會有這麼艱巨的工程,這裏面牽涉到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牽涉到國民性與文化的累積,更決定於一個族群政策與制度的抉擇。文明的更上層樓,是一個民族救危存亡的里程碑。

    歷史的功能如果純粹從以上的角度來衡量,不但可讀性大減,連值不值得書寫都令人質疑。事實上,歷史的借鏡固然微弱,但,人類的歷史實在是世界進化的卷標,讓你知道我們從怎麼樣的原點出發,歷經的路程以及終將要奔赴的方向。如果沒有歷史,人類的生存就茫茫無所歸依,所有生存中的顛簸、匍匐、掙扎、奮鬥都是洶湧波濤中的一葉扁舟,沒有舵手,也沒有彼岸。從這個角度認知,歷史的功能就不同於使用手冊,它不可能告訴你如何開機、如何操作、如何修復、如何換新零件……但,卻是整個世界的文明生產製作不可或缺的原創力。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綿長豐富的歷史,在整個世界文明發展的進程中,她不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簡直是一艘驚動四海的航空母艦。人類能不能振衰起弊,和中國歷史能不能創造新猷息息相關。可是,中國歷史上封建制度太長,暴君暴行接連不斷。人民唯一能期待的就是遇到明君以德化民,這實在是天大的騙術。可憐,我們善良的人民幾千年來都眼巴巴地在被剮、被殺、被黥、被刖、被磔……之餘,叩首仰望明君由天而降。

    我用《柏楊曰》來讀歷史、提出我對傳統歷史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批判,除了鍛練自己誠實面對自己國家的歷史之外,也要設法使讀歷史的人擺脫以往士大夫附庸權貴,為執掌大權的皇帝老爺張目、護短,甚至為他們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沒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論的習行。我仍然要說我的史觀,未必能掌握歷史的全貌,而我擺脫傳統文化的包袱,不為君王唱讚美歌,而只為蒼生、為一個人的立場和尊嚴,說人話,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歷史。

  • 《台灣通史》上冊

    《台灣通史》上冊

    《台灣通史》為台灣史學家連橫所著,是台灣歷史上第一部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連橫積數十年之力,遊歷大江南北搜集史料,仿照司馬遷《史記》的體例,寫成此書。

    此書時間從隋朝大業元年至清光緒21年(1895年),橫跨1290年。全書有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從最早到達台灣的開拓者,到清中後期抵抗日本侵略的志士將領,凡有關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物產、風俗、人物等等,均有論列,是寫台灣的第一書。

    作為一本嚴謹的史學大書,《台灣通史》最大特點是史料詳盡,典據精深,寧取無棄。不論是舊書中有的島內開墾拓荒的史實,還是沒有記載的外交兵禍,乃至島內動植礦物等的種類及分佈情況、稻米糖茶等諸種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據資料詳細系統地載錄下來,或依耳聞目睹據實列述,苦心經營,內容紮實,使《台灣通史》成為文獻大宗。此書突出民貴民生的史觀。傳統寫著史書注重兵、刑、禮、樂,而通史則對島內人民生活,特別是攸關國民生計的官方奏疏一律詳細載錄,以供後人借鑒。所以它是一本以民為本的史書,光憑這一史學觀就使其脫穎而出。再次,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以及其後率領大陸同胞遷台拓台的事迹,以往史書以島夷海寇視之而一筆代過,通史則重新矯正定位;對台灣人民介乎以卵擊石、艱貞抵禦日侮的歷史詳情,更是重筆彩墨,致意再三。全書既體現了台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法律、典儀、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脈相傳的歷史淵源,又突出了台灣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

    此書雖然為史,但文辭樸實壯美,讀之或如涓涓漫流,或如駭浪凜然,流連其中,具有很高的審美享受。

  • 《台灣通史》下冊

    《台灣通史》下冊

    《台灣通史》一書始終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所熟習,益信名山之業可以不朽,乃遠過於任何政權結構。有關《通史》一書之才、學、筆、識及其精神、旨意,卷首先賢輩諸序已詳言之,此處不擬再贅。這本充滿民族意識的史書,在被殖民的土地上初版,在脫離殖民的戰後再版,在國府遷台的五十年間不斷重印,而今又在兩岸走向交流和解、共存共榮的轉捩點上于中國大陸出版發行。如果說,史書是一面鏡子,那麼這一部歷史著作,曾經明澈地照鑒民族屈辱歷史的結束,也照鑒國土分裂的事實。但願今後當兩岸的中國人都在共同閱讀《台灣通史》的時候,它能深刻啟發兩岸的中國人豐富其情懷、發揮其智慧,為中華民族找到一條更永續發展、幸福美好的道路。

  • 晚清七十年(一):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晚清七十年(一):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

    《晚清七十年》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高足唐德剛教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導論篇,后經不斷增刪和改寫而成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本書由於作者觀照歷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歷史學家,也因其極富個性和魅力的語言而在海外有極大影響;也正是因作者的歷史觀點與一般的歷史學家晚清觀點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國大陸遲遲未得出版。本版為國內首版,全書由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太平天國、甲午與戊戌變法、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五部分構成,並附有數十幅相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極富歷史震撼和可讀性。

  • 晚清七十年(二):太平天國

    晚清七十年(二):太平天國

    《晚清七十年》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高足唐德剛教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導論篇,后經不斷增刪和改寫而成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本書由於作者觀照歷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歷史學家,也因其極富個性和魅力的語言而在海外有極大影響;也正是因作者的歷史觀點與一般的歷史學家晚清觀點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國大陸遲遲未得出版。本版為國內首版,全書由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太平天國、甲午與戊戌變法、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五部分構成,並附有數十幅相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極富歷史震撼和可讀性。

  • 晚清七十年(三):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晚清七十年(三):甲午戰爭與戊戌變法

    《晚清七十年》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高足唐德剛教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導論篇,后經不斷增刪和改寫而成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本書由於作者觀照歷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歷史學家,也因其極富個性和魅力的語言而在海外有極大影響;也正是因作者的歷史觀點與一般的歷史學家晚清觀點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國大陸遲遲未得出版。本版為國內首版,全書由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太平天國、甲午與戊戌變法、義和團與八國聯軍、袁世凱、孫文與辛亥革命五部分構成,並附有數十幅相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極富歷史震撼和可讀性。

上一頁12
...
1213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