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中國歷史

  • 易中天中華史13·隋唐定局

    易中天中華史13·隋唐定局

    《易中天中華史13·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開隋唐這個空前盛世的歷史真相:隋煬帝開通了南北大運河,三征高句麗,北巡突厥,修建洛陽城……為什麼立下了豐功偉業卻只能遺臭萬年?甚至煬帝被殺時,連他的妻子蕭皇后都袖手旁觀,也不像某位紅顏知己那樣從夫而死,只是跟宮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後事。

    唐太宗融合胡漢,開創貞觀之治,卻並非世人所認為的完美無缺——殺兄弟;逼親爹;篡改歷史,誇大其詞……

    科舉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發明。騎馬巡街探訪名花的新科進士,逐漸成為帝國官僚集團的主力軍;這個集團支撐的三省六部制,開創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

    大唐上流社會的人們,流連忘返于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長安西市,紙醉金迷於胡人開設的高檔會所,那裡不但有好聽的龜茲樂,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當陪酒女郎。

    隋唐這個混血王朝,兼挾中華文化的優勢,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對世界,造就了一個偉大的世界性帝國。

  • 易中天中華史12·南朝,北朝

    易中天中華史12·南朝,北朝

    《易中天中華史12·南朝,北朝》是易中天中華史第十二卷(第二部《第一帝國》終結篇),它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書寫了中華史上最動人的一段亂世。

    北方五胡亂華,卻最終全盤漢化。北魏孝文帝為爭正統,強逼鮮卑大臣們在朝堂上只能說漢話,膽敢違命,撤職查辦!嚴令宮中女人只能穿漢服,本族的夾領小袖一律廢除……北方這座大熔爐,見證了民族融合的力度。南方王朝更迭,宋齊梁陳,個個短命……南方這塊試驗田,驗證了士族的沒落。

    易中天中華史《易中天中華史12·南朝,北朝》,依據權威可靠的歷史文獻,以經典的易中天式解讀,使南北朝歷史從此變得條理清晰、輕鬆好讀,讓你兩小時讀懂四百年亂世風雲。

    劉淵明明是匈奴天子,卻定國號為漢,把劉邦、劉備奉為列祖列宗,選擇了「借殼上市」。

    石勒不過是個被人販賣的奴隸,卻封王稱帝,成功實現「逆襲」。

    苻堅一統北方,躊躇滿志,淝水一戰,落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剃光頭、留辮子,原始野蠻的鮮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無百年國運」的神話從此被打破。

    拓跋改為元姓、獨孤改為劉姓、步六孤改為陸姓……不講鮮卑語講漢語,不穿鮮卑服穿漢服,是什麼讓孝文帝下定全盤漢化的決心?

    宋武帝劉裕的九個兒子,四十多個孫子,幾乎都死於非命。

    十五歲的齊和帝不願意吞金自殺,要來好酒喝得大醉,任由梁武帝派來的殺手把自己送上西天。

    梁武帝沒事兒就鬧出家,四次捨身同泰寺,逼得大臣們花了四個億為他贖身。

    亡國之君陳後主,在隋軍打進城的時候自作聰明地躲在井裡,不料對手要「落井下石」,被一根繩子拉了上來,也喜劇性地結束了一個時代。

  • 易中天中華史11·魏晉風度

    易中天中華史11·魏晉風度

    愛美,清談,酗酒,嗑藥,男人女性化,這是怎樣的風度?

    漂亮又醜陋,清高又貪婪,瀟洒又勢利,高雅又庸俗,真實又虛偽,這是怎樣的時代?

    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華,這是怎樣的變故?

    畸形的獨立,病態的自由,虛無的真實,脆弱的美,這是怎樣的追求?

    中華的歷史為什麼註定有此一劫?魏晉在歷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這些難解之謎留給我們的啟迪又是什麼?

  • 易中天中華史10·三國紀

    易中天中華史10·三國紀

    漢室傾頹,戰亂連綿;群雄逐鹿,天下三分。

    這段由於《三國演義》的妙筆生花而家喻戶曉的歷史,本性究竟如何?它背後的深刻意義和支配力量是什麼?為什麼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史,會有三個漢民族政權的「第三者插足」?曹操、孫權、劉備和諸葛亮身上,分別體現出怎樣的風采和精神?

    在本書中,並沒有什麼忠義與姦邪的鬥爭,只有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歷史。

  • 易中天中華史09·兩漢兩羅馬

    易中天中華史09·兩漢兩羅馬

    大漢與羅馬曾雙雄並峙,幾乎同時成為世界性文明,又先後陷入分裂狀態。

    然而,中華在短暫分裂之後重歸一統,羅馬卻走上了不歸之路。

    一個有著當時最優越制度的國家為什麼會滅亡?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卻為什麼能維繫文明數千年不中斷?

    沒有中斷的文明為什麼會逐漸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為什麼能重生,並成為西方現代文明的源頭之一?

    本書將從世界、歷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個方面展開討論,試圖解開這些奧秘。

  • 易中天中華史08·漢武的帝國

    易中天中華史08·漢武的帝國

    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他禮遇知識分子,用法律震懾豪強,厭惡貴族,偏愛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權達到巔峰。

    他的軍隊攻無不克,匈奴人丟盔棄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諸國,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他最開放,也極霸道。

    他說,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他是漢武大帝,他的國首度成為全球第一帝國!

  • 易中天中華史07·秦並天下

    易中天中華史07·秦並天下

    中華民族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歷史。比方說,為什麼在史前時代,我們跟世界各民族走著相同的道路,一到文明時代就分道揚鑣了呢?走上獨特道路的中華,為什麼會在其他古代和古典文明隕落之後或之時,反倒如日中天登峰造極,然後又盛極而衰卻衰而不竭呢?是什麼在導引著我們的步伐,又是什麼在頑強地支持和維繫著這古老的文明?如果我們的道路命中注定有如黃河九曲十八彎,那麼,大海在哪裡,又是什麼樣?所有這些,都可以歸結為一句話——三千七百年以來,我們的命運和選擇。

    審視「世界文明中的中華文明」,找到「中華文明中的共同價值」,明白「未來世界中的責任擔當」,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華的位置。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至於最後的結論,也許會有,也許沒有。但即便沒有,探尋和反思本身,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而且充滿樂趣的事情,諸位難道沒有興趣嗎?

    ★當今中國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到六年時間,以每季度兩卷的速度,寫作36卷巨著《易中天中華史》。

    ★跟隨36卷《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歷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家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纖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歷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麼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麼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易中天中華史》前六卷《易中天中華史1·祖先》《易中天中華史2·國家》《易中天中華史3·奠基者》《易中天中華史4·青春志》《易中天中華史5·從春秋到戰國》《易中天中華史6·百家爭鳴》上市後備受讀者歡迎,再度掀起「全民讀史」風潮,在各大網店歷史頻道熱賣榜上囊括前幾名,已經成為本年度口碑第一的歷史暢銷書系列。

    ★第七卷《易中天中華史7·秦並天下》,大秦只活了十五歲,秦始皇首創的「帝國制」卻主宰中華歷史兩千一百三十二年。

    商鞅變法,秦憤而崛起,秦始皇滅六國,並天下,建立君主專制大一統國家。

    他勤政。每天看完一百二十斤竹簡奏章才去休息。

    他謹慎。殿上絕不允許有人攜帶武器,以至於荊軻來刺殺他,所有人只能幹瞪眼他狐疑。每天變換住處,誰要是暴露行蹤就是死罪。

    他殘忍。對李斯的批評傳出宮外,因查不出是誰泄密,便將在場的人都殺掉。

    設防如此,該坐穩江山了吧?

    然而,秦的苛政卻親手把自己送上斷頭台,大秦巨輪僅僅十五年就沉沒了。

    楚漢相爭,劉邦稱帝,沿用秦朝制度。

    大秦沒死,秦始皇首創的「帝國制」主宰中華歷史兩千一百三十二年。

  • 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

    錢穆先生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于北京大學,二于西南聯大,三于香港新亞。

    在北大講授四年,前來旁聽的學生眾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滿,盛況空前。在西南聯大講授時,聽課場面頗為壯觀,乃至錢先生要上講壇都無路可走,需踏著學生的課桌才能通過。爾後,錢穆先生輾轉于香港,復講「中國通史」課程。本書便是以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課堂記錄稿為底本,可視為「《國史大綱》課堂版」。

    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這本書以傳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時,一部《國史大綱》從傳統文化的演進中汲取民族復興和國家變革的精神力量,使無數國人深受激勵和鼓舞,進而尋求抗戰救亡之道;而今,這部《中國通史》以其歷史格局和文化情懷的雙重擔當,將給當下讀者以新的啟迪,為我們再次提供回望歷史、面對未來、重塑個人知識格局的可能。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9·五代十國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9·五代十國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九緝《五代十國》。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8·晚唐暮景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8·晚唐暮景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八緝《晚唐暮景》。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7·安史之亂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7·安史之亂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七緝《安史之亂》。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6·貞觀之治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6·貞觀之治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六緝《貞觀之治》。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5·亂世烽煙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5·亂世烽煙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五緝《亂世烽煙》。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4·南北分立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4·南北分立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四緝《南北分立》。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3·魏晉紛爭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3·魏晉紛爭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三緝《魏晉紛爭》。

    《資治通鑒》涵蓋了中國1362年文化、政治、經濟、人物性格的縮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國政治運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2·後漢興亡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2·後漢興亡

    本書為《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第二緝《後漢興亡》。

    《資治通鑒》是一部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動作、權力遊戲的歷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鑒於往事、資于治道的必讀史書。

    柏楊耗時十年(1983-1993)將《資治通鑒》譯寫成現代語言,親手增繪地圖,並注入自己的歷史觀點,談論歷史成敗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將相閱讀的史書在今天的讀者面前竟然如此之親切。

    該系列圖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對原書的人名、地名進行了全面校訂,改正了大量疏漏與差錯,另一方面對不適合內地讀者閱讀習慣和現代漢語規範的語詞、敘說方式做了相應變通。另外,歷史地圖、圖表均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繪製而成。

上一頁1234567
...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