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當代小說

  • 瞬息京華

    瞬息京華

    《瞬息京華》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並題獻給「英勇的中國士兵」,也有譯本將這本書譯為《京華煙雲》。林語堂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此後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於是寫出了《瞬息京華》。

    《瞬息京華》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

    《瞬息京華》是林語堂最富盛名的作品,文中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對傳統中國的文化和生活細節的真摯熱愛,以及一種極富生命力的老莊哲學境界,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皇皇巨著。

  • 浣熊

    浣熊

    「這城市的繁華,轉過身去,仍然有著許多的故事,是在華服包裹之下的一些曲折和黯淡。當然也有許多的和暖,隱約其詞,等待你去觸摸。」

    我們的生活,在接受著某種諦視。來自於日常的一雙眼睛。一隻貓或者一隻鸚鵡,甚至是甲蟲或螃蟹。我們不知道下一秒會變成什麼模樣,更糟糕的,是在活得最興味盎然的時候分崩離析。

    一場以動物命名的颱風,因其行動迅速,且路徑奇詭,為島城帶來了強風與豐沛的雨,也帶來了不期而遇。

    因相遇而產生故事,而有了關於時間的見證,見證別人,也見證自己。人生的逸出,這便不是宿命,是奇遇。

    張愛玲當年曾經書寫《傳奇》,依然寫香港的相遇,遇的是時世變遷,那是半個世紀前的無奈與蒼涼。

    而這本書中寫的,是相遇中的冷暖,有許多悵然,只因物非人是。

  • 謎鴉

    謎鴉

    《謎鴉》中共有七部短篇小說,其中《謎鴉》寫一對青年夫婦因機緣巧合,錯養一隻烏鴉,從而陷入一連串的離奇遭遇,甚至以悲劇收場。而《無岸之河》《37樓愛情遺事》《私人島嶼》等都帶有神秘的宿命氣息,字裡行間透出都市年輕人的虛妄與掙扎。或是浮生若夢,或是騷動不安,或是一地雞毛般的瑣碎不堪。

    佛教中的八苦四諦﹐總是呈現出傷感的面目。生活時時被殘酷的現實所洞穿﹐露出脆弱的本質。這樣的故事﹐剔除了傳奇的色彩﹐其實經常在你我的周圍上演。它的表皮﹐是司空見慣的元素與景緻﹐溫暖人心。然而﹐卻有個隱忍的內核﹐這就是謎底的所在。

  • 戲年

    戲年

    「人生的過往與流徙,最終也是一齣戲。有人負責戲,有人負責現實。人生如戲,戲若人生,此去經年,往複不止。」

    在《戲年》這部小說中,叫作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場,以他自身的觀影經歷去體驗別人的人生,去看這一個又一個時而啟幕時而謝幕的平凡人的故事。

    每個人的故事和我們有關電影的時代記憶緊密相連。通過這些故事,你會看到一部一部曾經在我們的生命深處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那些影片。關於愛情,關於親情,關於苦痛也關於離別。那些似乎已經褪色的畫面,深植在記憶的深處,也許有一天,因為一段文字一觸即發,提醒著你的蒙昧與成長,昭示著你的得到與失去。而這也正是《戲年》這部小說,希望與你分享的,帶著時代溫度的人生風景。

  • 七聲

    七聲

    「這部小說,是關於生活的七宗。有些人的人生,已是水落石出的結局。經年的快與痛,此時此刻,已成一波微瀾。」

    在葛亮小說《北鳶》中,兩位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老人,最後坐在一個叫「夏場」的廣場上放風箏。

    一位坐在輪椅上,和老伴絮絮閑話家常;另一位杵著手,充滿溫情地看著相攜相伴將近五十年的太太。他們同時將手中的風箏線越放越長……

    《北鳶》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楨經過了長久的相識相認相知相愛的過程,他們的後半生又發生了什麼,在他們經歷了時代的跌宕之後,終於塵埃落定,回到安穩踏實的生活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景況,在這部叫作《七聲》的小說中,這些關心他們命運的讀者會尋找到答案。

    他們相濡以沫,他們不離不棄,走向了他們的故事極為溫暖而豐盈的歸宿。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對老人動人而傳奇的經歷,大半個世紀的琴瑟龢同,開啟了他們的孫輩,一個叫作毛果的少年的成長。

  • 瀛洲思絮錄

    瀛洲思絮錄

    小說寫了中國歷史上得到正史《史記》記載的一段「大歷史大傳奇」: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派遣齊國方士徐福到東部大海尋找「三仙山」和長生不老葯,徐福趁機率領三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東渡瀛洲,一去不歸,建立起新的王國的故事。

    小說將徐福不凡的一生――齊國都城臨淄求學、卧薪嘗膽、催人淚下的愛情、密謀起事、遠渡重洋、晚年婚事與立國……一一展現出來。最後,即將被擁立為國王的徐福面臨一生最痛苦的選擇:老之將至卻要迎娶土著新娘、在最為厭棄王位的時刻,卻要被迫戴上皇冠……

  • 秋天的思索

    秋天的思索

    看守葡萄園的青年老得,日夜掮槍看護,忠於職守,苦思不已:深究社會不平之事、葡萄園主人王三江之惡行以及如何戰勝對方、更有生活中的諸多「原理」。他像園中的哈姆雷特,面對「生存還是毀滅」的致命問題,孤獨徘徊,壯懷激烈。

    終日鎖眉的老得,還要時常躲開女會計小雨的糾纏,因為她妨礙思索。

    老得酷愛自己懷中的鋼槍,不斷地擦拭、撫摸,卻始終沒有放響。

  • 請挽救藝術家

    請挽救藝術家

    小說描述了一位叫楊陽的繪畫天才的坎坷命運。他以突出的藝術才能被選中,卻在省城做了一名機要員,因難以適應嚴肅苛刻的特殊環境,不得不改做資料員。機關工作環境令其度日如年,歷盡周折才回到老家——在一座基層小城電影院里畫廣告畫。出乎他預料的是,此次回歸故里,卻讓其陷入了更加不堪忍受的苦難與抑鬱之中。愛情的痛苦,同行的嫉妒,上司的惡意……他即將倒下。

  • 葡萄園

    葡萄園

    這是葡萄園一家三代與仇人「老黑刀」鬥智斗勇的故事。三代人都是受害者,他們忍辱負重,百折不撓,在風雨如晦的歲月里苦苦度日。園子里的美好生靈成為一家人的摯友和庇護,無論是狗、貓、白馬還是喜鵲,都在特殊的時刻里給予他們溫暖,協助他們鬥爭。

    故事中人與動物的情誼、苦難中突然降臨的愛情,讀來激動人心。

  • 你好!本林同志

    你好!本林同志

    小說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膠東半島上兩個貧窮村民——玉峰和本林的故事。他們是一對摯友,彼此欣賞,相互依賴,一起熱愛藝術,一起追求富裕,一起經歷失敗,一起痛苦沮喪,一起自我憐憫。玉峰酷愛拉琴,本林忘情歌唱,兩人常常形影不離。玉峰的琴聲一直回蕩在書中,彷彿在演奏一首無盡的邊緣人之歌。

  • 蘑菇七種

    蘑菇七種

    《蘑菇七種》是張煒的中短篇小說力作,小說語言活潑生猛,場景或在深山或在林野,俱活色生香,人物則靈動傳奇,即使野物如一條狗、一隻貓,也各有神氣。《蘑菇七種》頗有魔幻寫實色彩,在細微之處寫實,而情節轉換間天馬行空,既出乎想像又滑稽突梯令人忍俊不住。

    《蘑菇七種》這篇小說寫得非常自由,複雜卻又單純。整個看是一個破案故事——一樁用毒蘑菇害死親夫的凶殺案發生的前前後後。可它又是一個林中老人設法獲得一個年輕美麗的女教師的故事。從另一外角度看,它更是一場內部曲折爭奪領導權的嚴酷鬥爭。

  • 黃沙

    黃沙

    一群生活優越、生活在同一個宿舍的省直機關青年,有一天突然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青年羅寧遠在海邊的親戚坷垃叔。老人千里迢迢進城上訪,卻對所要陳述的內容表達不清,除了強調自己鄉下的果園淤滿了黃沙,再就是張大缺齒的嘴巴唱一首沒頭沒尾的「嗚嚕歌」。青年們一齊破解謎底,傾力相助,各自動用了城裡的所有關係……整個故事起伏跌宕,色彩斑斕,展示出一台世紀末的荒誕劇,一個轉型期的都市傳奇,一部現代青年班駁陸離的心靈史。

  • 護秋之夜

    護秋之夜

    一幅醉人的半島海邊鄉野田園畫卷。小說濃墨重彩描述了野地姑娘大貞子在秋天夜晚的獨處生活,塑造了一

    個潑辣多趣的特殊女性。大貞子在與父親及鄉村浪蕩青年三來、村痞老混混等人的過往中,充分表現出她的

    多情、善良、勇敢的動人品質。

  • 張潔文集·中短篇小說卷

    張潔文集·中短篇小說卷

    本書收錄張潔結集的中短篇小說二十二篇,包括《懺悔》《方舟》《山楂樹下》《祖母綠》《他有什麼病》《尾燈》等。

    這些小說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不僅能真切感受到張潔寓於《祖母綠》《紅蘑菇》中對愛情的絕望與悲劇感,更能在另外的篇什中深切體會到她面對人間假惡丑的怒不可遏。

    「她將告訴她,她的愛情已經得到過呼應,這種可以呼應的愛情,哪怕只有一天,已經足夠。因為還有那麼多人,過完了沒有被呼應的人生。」

    「他們就這樣告別了,互相都沒有問,也沒有打算問,以留下彼此的姓名、地址和電話,卻留住了陌生,留住了距離,留住了長久的、無須言說的相親相知。」

  • 知在

    知在

    《知在》是著名女作家張潔繼第二次摘取茅盾文學獎桂冠之後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個在沙漠風暴中幾乎喪命的人,偶然得到半幅古畫。一枚枚收藏印章,顯示著此畫的不凡,又似有難言之隱。作畫者何人?另半幅又在哪裡?……

    小說緊緊圍繞古畫展開。一個又一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偶遇,串聯起這幅畫卷在人問的顛 沛流離;一代又一代收藏者,相互間有著不清不楚、千絲萬縷的聯繫。誰也不知道這幅古畫緣自一段凄美而慘烈的愛情,然而,凡與之有瓜葛者,大多命途多舛。是宿命,還是暗藏玄機?

    小說以純文學筆法描述懸疑情節,于平實中見驚悚,于靈動中訴滄桑,寫出了作家「另一面」的獨特想象與探究,傳達出作家對「知」與「在」的思考,更有幾分難以言說的「禪」意,以長篇小說少見的簡潔凝練、大捭大闔,把一個詭異離奇的故事寫得神秘、空靈、動人心魄,讀來酣暢、大氣,耐人尋味。

    小說有別於張潔以往全部作品,展現了她文學創作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我們看到了這位文壇宿將仍在小說之路上孜孜以求的探索,看到了她又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 靈魂是用來流浪的

    靈魂是用來流浪的

    「靈魂是用來歌唱的,還是用來流浪的?……」我國唯一兩度榮獲茅盾文學獎的著名女作家張潔,以其新作繼續進行著跨文化,且頗具哲學內涵的生命追問。其風格與《無字》迥異,展現了女作家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

    小說主人公墨非,原本對現實頗為不恭,被有錢的姐姐打發到地中海去「晒晒太陽」,不想偶得一根奇異的羽毛,這讓對數字極為敏感的他由此開始了對古瑪雅文明,尤其是對一個有關世界末日計算公式的苦苦追尋。其間牽涉到五百年前陌生的異域文化,觸目驚心:又邂逅一神秘女子,不料這女子在滿世界地追殺繼父……最終二人各有所得,卻令人慨嘆不已。

    小說視野閎闊,故事跌宕,文筆簡約,人物獨特;亦詠亦嘆中表述著作家誠摯的人文情懷,傳達出作家對傳統史觀的質疑探究和不同人生態度的理解包容。其張潔式的精彩描述,帶給人們對生活,對生命,乃至對人類文明的新的思考視角。

上一頁1234567
...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