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作者 - T

  • 土屋隆夫

    土屋隆夫

    日本(1917-2011)

    土屋隆夫(つちやたか,1917年1月25日-2011年11月14日)1917年1月25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並畢業於中央大學法學部,當初原想當劇作家,戰前曾任職于化妝品公司和電影公司宣傳部,並曾入選新歌舞妓劇本的徵稿,戰後轉職為長野中學教師。病逝於2011年11月14日午前1時35分。

    孤高寡作的推理大師。他自1949年開始創作推理小說,卻直到1958年才推出第一部長篇作品《天狗面具》,1963年以《影子的控訴》(千草檢察官系列首作)摘取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此後總要隔兩三年甚至七八年才有新作印行,可謂寡作之至,但部部均是 足以傳世的佳作,其「千草檢察官系列」更有日本推理小說史上最成功系列作品之譽。土屋隆夫性格怪僻,久居山間農村,晴耕雨寫,幾乎不跟東京的文壇往來,卻深受文壇和讀者敬重,2001年被授予日本推理界唯一的功勞獎——日本推理文學大獎。

  • 唐納德·特朗普

    唐納德·特朗普

    美國(1946-)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1946年6月14日-),美國政治家,第45任美國總統。在踏入政壇前,川普是企業家、主持人、電影演員。

    唐納德·特朗普曾經是美國最具知名度的房地產商之一,人稱「地產之王」。依靠房地產和股市,特朗普擁有紐約、新澤西州、佛羅里達州等地黃金地段的房地產,並且創建「特朗普梭運航空」,也是新澤西州「將軍」職業足球隊老闆。他在風景怡人的城鎮興建數幢豪華大廈與別墅,還購買價值一億美元的豪華遊艇、此外還擁有私人飛機。

    2015年12月7日,入圍美國知名新聞周刊《時代》2015年度人物的候選名單。2016年11月,特朗普贏得選舉,成為美國總統。

    唐納德·特朗普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美國成功故事的再現,他不斷地設定更高的目標,拓展在地產、賭博、運動和娛樂方面的興趣,並積累在政治方面的影響力。特朗普和NBC除了在《學徒》(又名《飛黃騰達》)節目的合作外,他們還是世界三大選美比賽的合作夥伴,擁有比賽的組織和報道權。特朗普是《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作者,《從20萬到30億·特朗普自傳》是作者的首部暢銷成名自傳,被譽為每個生意人的「聖經」,銷量超過300萬冊,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並連續在排行榜上維持了32周的冠軍地位。

  •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波蘭(1962-)

    奧爾加·托卡爾丘克(Olga Nawoja Tokarczuk,1962年1月29日-),是當代中最受人矚目,也是最暢銷的波蘭作家之一,特別以神話、民間傳說、史詩、與當代波蘭生活景緻風格著稱。

    她在華沙大學受過心理學培訓。朵卡萩已經出版一系列詩歌、小說以及散文等作品。她以《雲遊者》贏得2008年尼刻獎(Nike Award)。

    她也參加過2010年愛丁堡書展,討論著作《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和其他作品。2015年,朵卡萩以《雅各書》贏得尼刻獎。2015年,朵卡萩贏得德國-波蘭國際友誼橋獎(Brückepreis)。

    2018年,朵卡萩最新作品《航班》(Flights)入圍曼布克國際獎,並最終憑該書成為2018年度獎項得主,與英文版譯者平分5萬英鎊獎金。

    2019年,獲得2018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因瑞典學院醜聞而延後一年頒發)。評審贊言:「她在敘事想像上充滿百科全書般的熱情,代表著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

    朵卡萩目前出版十八本作品,已被翻譯為三十七種語言,並經常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舞台劇。

  • 藤井樹

    藤井樹

    中國(1976-)

    藤井樹(1976年9月10日-),本名吳子云,台灣網路作家。網路ID為Hiyawu,意思為「嗨呀 吳」。國立勤益技術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畢業。早期作品以校園言情小說為主,2016年拍攝首部個人小說改編的電影《六弄咖啡館》。

    兩千年開始至今共出版了十二本書,累計銷量超過百萬冊。藤井樹是網路小說作家中第一個為自己的作品寫歌,第一個為自己的作品製作動畫的人。

  • 彼得·坦普

    彼得·坦普

    澳大利亞(1946-2018)

    彼得·坦普(Peter Temple,1946年3月10日 - 2018年3月8日)是澳大利亞犯罪小說作家。

    彼得·坦普共著有九部犯罪推理小說,作品在超過二十個國家翻譯出版,五次獲得澳洲犯罪小說大獎尼德·凱利獎,是澳大利亞第一位憑藉犯罪小說獲得富蘭克林文學獎的作家。

    英國知名犯罪小說家約翰·哈維曾評價坦普的作品,不只是在講故事,還深刻反映了人性與社會現實的複雜。

    《破碎海岸》是彼得·坦普震驚國際文壇之作,出版后拿下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金匕首獎。

  • 樋口一葉

    樋口一葉

    日本(1872-1896)

    樋口一葉(1872年5月2日-1896年11月23日,Higuchi Ichiyo),日本明治初期女作家。

    原名樋口奈津或樋口夏子,生於東京都,家境貧寒。5歲入學,小學尚未畢業便退學;14歲進入私塾學習和歌、書法和古典日文。1891年,師從作家半井桃水學習寫作。次年,以「一葉」為筆名發表處女作《暗櫻》,后陸續發表多篇小說。1895年,發表小說《青梅竹馬》,獲得極大認可。1896年病重,仍筆耕不輟。代表作有《青梅竹馬》《十三夜》《大年夜》《濁流》等小說,另有多篇散文、詩歌,以及多卷日記。

    樋口一葉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明治時代底層人物的社會生活,以古典詩意之筆傳達對人物命運的態度和情感,因而被日本文壇稱為「明治的紫式部」。2004年11月,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肖像被印在日元紙幣正面的女性。

    周作人曾評價一葉——「有人(高山樗牛)評她說,『一葉蓋代日本女子,以女子身之悲哀訴諸世間』,狠是確當。但她又能將這悲哀, 用客觀態度從容描寫,成為藝術,更是難及。……葉在明治文學史上好像是一顆大彗星,忽然就去了。」

  • 安德魯·泰勒

    安德魯·泰勒

    英國(1951-)

    安德魯·泰勒(Andrew Taylor,1951年10月14日-,)成長於英格蘭東部沼澤地區,在劍橋學習英國文學,並獲得倫敦大學的圖書館與情報專業碩士學位。畢業后,泰勒從事過各種工作,包括造船工、會計、教師,最後在倫敦西北地區一家圖書館任圖書館員。簽下第一份出版合同之後,他從圖書館辭職,成為全職作家。一九八二年,他發表了首部作品《卡洛琳字體》,一舉斬獲當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的新人匕首獎,以及愛倫·坡獎的提名。

    多年來,泰勒筆耕不輟,尤其在歷史推理小說方面地位極高,被泰晤士報譽為「當代最傑出的歷史小說家之一」,也是唯一三次獲得埃利斯·彼得斯匕首獎(該獎項專為歷史推理小說設置)的偵探小說大師。二〇〇九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授予其鑽石匕首獎,以此表彰其終身成就。

  • 筒井康隆

    筒井康隆

    日本(1934-)

    筒井康隆(つつい やすたか,1934年9月24日-),日本小說家、劇作家、演員,日本科幻小說教父。1934年出生於大阪,畢業於同志社大學。因短篇小說《幫助》獲江戶川亂步賞識刊載於《寶石》雜誌,自此正式出道。代表作有《家族八景》《穿越時空的少女》《日本以外全部沉沒》等。

    筒井康隆早期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科幻領域,融合了黑色幽默和前衛文學的元素,曾八次榮獲日本星雲獎。後期他開始涉足純文學創作,先後獲得泉鏡花文學獎、谷崎潤一郎獎、川端康成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筒井康隆的多部作品曾先後被改編為影視作品,他本人也會不時在這些影視作品中出演角色。

  • P·J·特蕾西

    P·J·特蕾西

    美國

    P·J·特蕾西(P·J· Tracy)是一對母女組合P·J·朗布雷克特(P·J· Lambrecht)和特拉奇·朗布雷克特(Traci Lambrecht)的筆名。兩人以此筆名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致命遊戲》(Monkeewrench / Want to Play,2003)、《活餌》(Live Bait,2004)、《疾走》(Dead Run,2005)、《雪盲》(Snow Blind,2006)和《殺人遊戲》(Shoot To Thrill / Play To Kill,2010)五部偵探懸疑類的長篇小說,,在美國和其他國家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暢銷書。作者因此獲得安東尼獎、巴里獎、警察獎和明尼蘇達圖書獎等多項文學大獎。

    P·J·朗布雷克特出身於一個中上階層家庭,在大學時因個人興趣而中途退學。由於家教甚嚴,她通過寫作來逃避刻板的生活。在女兒特拉奇8歲的時候,她在《星期六晚郵報》上發表了短篇小說處女作,從此成為一個小有成就的自由撰稿作家。

    特拉奇·朗布雷克特自幼酷愛騎馬,畢業於明尼蘇達州的聖歐勒夫學院,專業是俄羅斯研究,兼修語言。隨著冷戰的結束,她想成為一名間諜的願望化為泡影,於是轉而引進東歐的民間藝術,但並不成功。為了個人的旅行和音樂愛好,更多地是為母親減輕負擔,她開始寫作以掙得稿費,最後發現寫作才是她的最愛。母女兩人從此以P·J·特蕾西的筆名共同寫作。

  • 譚恩美

    譚恩美

    美國(1952-)

    譚恩美(Amy Tan),美籍華裔作家,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奧克蘭,曾就讀醫學院,後來放棄學醫,在聖荷西州立大學學習英語和語言學,分別於1973年和1974年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75年,譚恩美獲得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她在博士課程學習的第二年放棄了學業。

    譚恩美著有長篇小說《喜福會》、《灶神之妻》、《靈感女孩》、《接骨師之女》和為兒童創作的《月亮夫人》、《中國暹羅貓》等,作品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如今譚恩美已然成為美國文壇少數民族作家的一位代表人物,而在當今美國社會倡導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她的地位早已漸漸超越了一位少數民族或者流行小說家的身份,而成為整個美國乃至西方最為著名的作家之一。

    1989年,她因處女作《喜福會》而一舉成名。在當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9個月上榜,共銷出275000多本精裝本,使她突然成為美國華裔女作家的新星。1989年,《喜福會》獲L.A.Times書籍獎及美國國家書籍獎。1990年,《喜福會》獲美國聯邦俱樂部書籍獎和美國加州書評會最佳小說獎。1991年,《喜福會》獲美國最佳小說獎。《喜福會》被翻譯成25種語言。1994年由王穎(Wayne Wang)導演拍成電影《The Joy Luck Club》上映。

  • 夏爾·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

    夏爾·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

    中國(1805-1859)

    夏爾·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政治社會學的奠基人。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第一卷、《論美國的民主》第二卷、《舊制度與大革命》。

    托克維爾出生於塞納河畔巴黎附近的維爾內伊城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屬法國諾曼貴族。其父親是同情法國大革命的開明派,熟讀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思想家的著作,這對少年時代的托克維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托克維爾就讀於默茲的高級中學,1823年畢業後去巴黎攻讀法律,在學期間博覽群書,在取得法律的學位后,1827年托克維爾獲得任命為凡爾賽法庭的實習文官。他在那裡認識了擔任檢察官的古斯塔夫·德·博蒙(,兩人成為了親密的好友,並且在之後合作寫下了許多著作。在1831年兩人被一同送到美國以考察美國的刑法和監獄制度。在這趟旅程中,他們兩人寫下了《論美國的刑事制度及其對法國的應用》。回到法國之後,托克維爾成為了一名律師,並且將他遊歷美國的見聞記載成書,於1835年發表了這本經典的著作—《論美國的民主》。這本書受到空前的好評,不久后也被譯為英文,使托克維爾在美法兩地都大為知名。這本書也成為社會學的早期模型,使他於1837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殊榮,並且在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的院士。

    托克維爾相當鄙視當時的七月王朝(1830-1848),於是在同一時期開始跨入政界。他當選了芒什省的議員,並一直擔任這個職位到1851年為止。在議會裡,他大力替廢除主義和自由貿易的觀點辯護,但他同時也支持路易·菲利普政權對於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化。托克維爾在1842年也當選為芒什省的總參事。

    除了美國之外,托克維爾還曾前往英格蘭考察,寫下了Memoir on Pauperism一書。在1841年至1846年之間他也遊歷了阿爾及利亞,在阿爾及利亞的第一趟旅程使他寫下了Travail sur l'Algérie,在書中他批評法國的殖民化模型。身為廢除主義者,他主張應以英國的非直接統治的模型來管理殖民地,而不是將不同的人口混合在一起。他甚至主張應該在歐洲殖民者與阿拉伯人之間實行種族分離,讓兩邊都有獨立的立法體制以實行自治(他的主張在半世紀后的1881年原住民法里被實行)。

    在七月王朝於1848年的2月革命中垮台後,托克維爾于同年當選了國民議會的議員,他在議會裡參与了第二共和國新憲法的起草(1848-1851)。他也支持兩院制以及對共和國總統的選舉普選權,因為鄉村地區的廣大農業人口通常支持保守的政治立場,能夠抗衡巴黎都市地區的勞工人口,以免巴黎市的革命情緒影響全國政治,普選權的擴張同時使托克維爾的選票從原本的700大幅增加至160,000人。

    在第二共和國里,托克維爾與保守派的parti de l'Ordre 結盟,對抗激進的社會主義者和勞工。在二月革命的騷亂后不久,他認為一場處於支持「民主和社會共和國」的勞工人口與由鄉村人口和貴族構成的保守派之間的血腥衝突是難以避免了。如同他所預見的,兩大社會群體間的緊繃關係最後爆發了1848年的6月大暴動。托克維爾選擇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將軍所領導的鎮暴行動,卡芬雅克最後宣布了緊急狀態並且暫時凍結了憲法的法條。儘管身為卡芬雅克以及保守派的支持者,托克維爾仍然接受了奧迪隆·巴羅(Odilon Barrot)政府的邀請,在1849年6月至10月間擔任法國外交部的部長。由於與總統拿破崙三世理念不合,他在就任后數個月便辭職而去,但仍擔任國民議會議員。

    托克維爾支持波旁王朝的複位,反對拿破崙家族的第二帝國(1851-1871)。他在1851年的總統選舉中支持路易斯·卡芬雅克對抗拿破崙三世。在選舉之後,新當選的拿破崙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下令解散國民議會。托克維爾與其他議會代表一同在巴黎聚集以對抗政變,但卻被拿破崙以「叛國罪」為名逮捕。在遭拘禁一小段時間后托克維爾獲得釋放,接著他完全退出了政壇,與他的英裔妻子Marie Mottley一同隱居於鄉間的城堡(château de Tocqueville)。在那裡他也開始撰寫《舊制度與大革命》,在1856年出版了全書的第一卷,但在撰寫第二卷的期間因病去世。

  •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

    中國(1856-1943)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交流電之父」是美國傑出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同時也是預言家、UFO科學研究的鼻祖。他一生的發明不勝枚舉,獲得專利的就有1000多項。與其他天才一樣,這位科學巨匠的一生,也是充滿坎坷與傳奇的,甚至差點被我們遺忘。

    特斯拉出生於1856年7月10日,家鄉在斯米連(現屬於克羅埃西亞的戈斯皮奇市)的一個村莊,父母都是塞爾維亞人。1862年,特斯拉全家移居到戈斯皮奇,他因此失去了很多樂趣。1875年,他進入奧地利的格拉茨科技大學修讀電機工程。

    1883年,特斯拉任職於斯特拉斯堡的愛迪生大陸公司,其間,他製造出了第一個感應電機模型。1884年,他來到紐約,靠前僱主查爾斯·巴徹勒所寫的推薦函在愛迪生機械公司工作,但因愛迪生公司未履行之前對他的承諾而辭職。1887年,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特斯拉電燈與電氣製造公司,后因與投資商在其關於交流電發電機的計劃上產生分歧,最終被罷免職務。

    1888年,他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演示了無電刷交流電感應馬達,並開始在西屋電器與製造公司位於匹茲堡的實驗室與喬治·威斯汀豪斯一起工作。1891年,他證實了無線能量傳輸。同年7月30日,他加入美國國籍,正式成為美國公民,並在紐約第五大道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室。

    1893年至1895年期間,特斯拉研究高頻交流電,用圓錐形的特斯拉線圈造出了百萬伏的交流電,研究了導體中的「集膚效應」,設計了調諧電路,發明了無繩氣體放電燈,並無線發射了電能,製造了第一台無線電發射機。1895年,他替美國尼亞加拉水電站製造發電機組,值得一提的是,該水電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電站之一。

    1912年,由於在電力方面的貢獻巨大,特斯拉與愛迪生同時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兩人都拒絕領獎,理由是雙方都無法忍受和對方一起分享這一榮譽。

    1943年1月7日,將發明視為一生的事業的科學巨匠尼古拉·特斯拉在紐約酒店3327號房間病逝於心臟衰竭,享年86歲。

  • 布拉德·托爾

    布拉德·托爾

    美國(1969-)

    布拉德·托爾(Brad Thor)生於1969年8月21日,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作家。他曾創作多部作品,包括《戰爭行為》(Act Of War)、《秘密組織》(Hidden Order)、《黑名單》(Black List)、《四面楚歌》(Full Black;《懸疑雜誌》(Suspense Magazine)2011年最佳政治驚悚小說)、《雅典娜計劃》(The Athena Project)、《外來影響》(Foreign Influence;《懸疑雜誌》(Suspense Magazine)2010年最佳政治驚悚小說)、《信徒》(The Apostle)、《最後的愛國者》(The Last Patriot;國際驚悚作家協會年度最佳驚悚小說提名作品,沙烏地阿拉伯地區被禁圖書)、《第一戒律》(The First Commandment)、《追緝令》(Takedown)、《反衝》(Blowback;被NPR電台選入「殺手驚悚小說Top100」)、《美國國情》(State of the Union)、《刺客之路》(Path of the Assassin)與《盧塞恩的獅子們》(The Lions of Lucerne)。

    布拉德·托爾被譽為「驚悚小說大師」、「撰寫明日頭條的當代作者」、「下一個羅伯特·陸德倫」與「美國最受大眾歡迎作家」。他所創作的國際暢銷書曾在澳大利亞、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中國、捷克共和國、丹麥、愛沙尼亞、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印度、義大利、以色列、日本、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俄羅斯、塞爾維亞、西班牙、英國、美國、台灣、土耳其與越南出版發行。

    布拉德·托爾不僅主持了格林·貝克TV節目與多個廣播節目,還多次在福克斯新聞頻道、CNN、CNN頭條新聞欄目、ABC、CBS、NBC與PBS的電視節目上討論恐怖主義,以及他創作的國際小說中經常提到的當今世界所面臨的真正恐怖威脅。2010年,時速頻道「危險驅駕」系列的「執行保護」欄目推選布拉德為該欄目特約嘉賓。

    布拉德·托爾曾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解析紅細胞部隊服役,並成為亞歷山大防務集團的一員。他還曾給執法機關組織做過有關超視距/未來威脅的演講,並在美國國家特種部隊人員協會年會、美國青年基金會與羅納德·里根100周年慶典上擔任主講嘉賓。作為傳統基金會的支持者,布拉德曾在國防總部發表過加強導彈防禦方面的演說。除此之外,他不僅是國際出版自由協會社會顧問團的一團,更擔任山姆·亞當斯聯盟年度大獎的評委議員。

  • 笹澤左保

    笹澤左保

    中國(1930-2002)

    笹澤左保,本名笹澤勝,日本推理小說作家,1930年生於橫濱,父親也是文壇中的著名詩人,畢業於關東學院,在郵政省簡易保險局當公務員,最初寫電影劇本。

    60年代以《不速之客》被評選為江戶川亂步佳作獎,從此躋身文壇。其代表作有《斷崖邊的情人》、《不懂女性心理的罪犯》、《初夜失蹤的新娘》、《春夢疑案》、《暗坡》、《空白的起點》、《突如其來的明日》、《大海的請柬》等;

    1958年于"寶石"發表了兩則短篇;

    1960年以<勋章>入選"寶石"和"周刊朝日"合辦徵文的佳作賞,同年(1960)發表充滿本格味道的社會派傑作<没被邀请的客人>更獲得江戶川亂步賞的次等賞;

    1961年的<噬人>再獲得第十四屆日本偵探作家Club賞;

    1998年,獲日本推理文學大獎;

    1999年仍然能獲得第三屆日本Mystery文學大賞。

    笹澤左保與松本清張、水上勉都是「本格派」的繼承者,其以流暢的敘述、縝密的推理著稱於世,擅長把愛情故事與破案推理結合在一起,以浪漫主義的情調見長,並深刻揭示了日本當代的社會弊端,在日本和世界各國擁有大量讀者。

    笹澤左保無拘無束的推理實驗的資本是建立在穩固的基礎實力之上,是以昭和後期本格推理作家群中作品本土高評價數目最多的作家之一的資格確保的,初期四大名作:《不速之客》、《噬人》、《溶於霧中》、《空白的起點》自不必說,《突然的明日》、《黑暗傾斜》、《盜作的風景》、《搖曳的視野》、《炎之虛像》、《再見的價值也沒有》、《午夜的詩人》、《他殺岬》、《求婚的密室》、《背影的聖像》、《逆轉》也是非常有名,之後還出現了像《如果回頭是霧》這樣被重新挖掘出來的所謂「隱藏名作」……另外,他和鯰川哲也一樣,是設計「不在場證明」的大家,並且和鯰川擅長的思路不同,自成一套體系

    晚年的笹澤左保屢次遭癌病的折磨,於2002年10月因肝癌逝世,享年71歲。

  • 田餘慶

    田餘慶

    中國(1924-2014)

    田餘慶,男,歷史學家,湖南省湘陰縣人。1924年2月11日生於陝西省南鄭縣(今漢中市),北京大學史學系1950年畢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已退休 。

    先後于湘雅醫學院(現中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政治系(昆明)肄業,195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京大學講師、教授、歷史系主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國務院學術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古籍整理與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委員等職。1985~1986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講學。專于中國古代史,對魏晉南北朝政治史尤有研究。

    田餘慶先生早年從事中華民國史、中國近代史研究工作,曾與金毓黻合編《太平天國史料》,並參加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後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側重秦漢史與魏晉南北朝史,參加編著的大學教科書《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主編)獲國家教委特等獎。他擔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術人才。

    2014年12月25日,北京大學歷史系發布訃告,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田餘慶於12月25日凌晨6時09分去世,享年90歲。12月26日,北大歷史系將設靈堂供師生追思,田餘慶先生的告別儀式於12月27日上午10點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 太田忠司

    太田忠司

    中國(1959-)

    太田忠司,1959年出生於愛知縣名古屋市,原名山本忠司,名古屋工業大學電氣工學科畢業,在學期間的1981年曾以《歸鄉》入選「星新一短篇比賽」的優秀作品賞,1990年以《我的殺人》出道,並於同年及翌年(1991)繼續發表《美奈的殺人》和《昨日的殺人》,這三部合稱為《殺人三部曲》。

    然而從1991年的《月光亭事件》開始,太田忠司作品的風格出現了另外的轉變,他以僅得十二歲的少年狩野俊介為主角偵探,發表了超過十部以上的狩野系列,同年也發表了以各國城市名字為書名、以霞田兄妹為主角的系列首部作品《上海香爐之謎》,再於1995年起創作多部以青少年讀者為對象的《新宿偵探團》系列。

上一頁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