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作者 - D

  • 戴建業

    戴建業

    中國(1956-)

    戴建業(1956年-),湖北麻城人,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現在是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學學科組長、學科帶頭人。2018年10月,因課堂上講授古代詩詞的視頻上傳到抖音之後走紅,被譽為「網紅教授」。

    已出版學術著作《老子的人生哲學》《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老子現代版——老子智慧的現代轉換》《孟郊論稿》《文獻考辨與文學闡釋》等11部;「戴建業作品集」9卷(包括:《論中國古代的知識分類與典籍分類》《文本闡釋的內與外》《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詩囚·孟郊論稿》《精讀老子》《精讀〈世說新語〉》《六朝文學史》、《兩宋詩詞簡史》《你聽懂了沒有》),編著《中國儒釋道經典選編》、《張舜徽學術論著闡釋》(主編)等8部。先後在《文藝研究》《文學評論》《中華文史論叢》《讀書》《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另有英文譯作數十篇。

  • 凱特琳·道蒂

    凱特琳·道蒂

    美國(1984-)

    凱特琳·道蒂(Caitlin Doughty,1984年8月19日-),職業殯葬師、作家、博主、美國殯葬業的「麻煩製造者」,生於1984年,自小便對死亡、哥特文化等擁有強烈好奇心。大學期間主修中世紀史,後進入火葬場工作,成為職業殯葬師。

    2011年在YouTube設立專屬頻道「殯葬師問答」(Ask a Mortician),火爆異常。通過黑色幽默短片,百無禁忌地談論死亡與喪葬話題,吸引超過一億三千萬人觀看。

    同年,集結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文化學者、殯葬業人士創辦「善終要訣」(The order of the good death),以倡導死亡接受和西方現代殯葬業改革而聞名。

    目前已出版《好好告別》《煙霧瀰漫你的眼·我在火葬場學到的生命學》等作品。

  • 尤里·德魯日尼科夫

    尤里·德魯日尼科夫

    蘇聯(1933-2008)

    尤里·德魯日尼科夫(ЮрийДружников,1933年4月17日-2008年5月14日),蘇聯作家,1933年4月17日生於莫斯科,原名尤里·伊茲拉伊列維奇·阿爾佩羅維奇。

    德魯日尼科小時候全家人和小阿姨瑪妮婭擠住在一間八平方米的斗室,兩個孩子睡兩張小床,父母睡沙發,小阿姨睡地板。德魯日尼科夫的童年和其他蘇聯寶寶沒有什麼不同。他在《我的人生螺旋》中寫道:「瑪妮婭帶我去紅場散步,小聲說:『那邊就是列寧爺爺躺的地方。』我記得我那時嚇壞了,因為有個民警嚴厲地對她說:『禁止用手指著陵墓!』」所有最清晰的記憶都是關於飢餓,「夢想有人給我一條黑麵包,讓我自己全吃掉。」

    1951年,德魯日尼科夫高中畢業,「幾乎」得到一枚銀質獎章,但他的歷史只考得3分,原因是「在說明斯大林同志內戰期間的作用方面犯了錯誤」。他遂一度成為被首都拋棄的人,輾轉拉脫維亞大學之後,才於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師範學院,日後以多種職業謀生,但總算踏上文學之路。

    「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只要你無視客觀現實的本質。」他在《我的人生螺旋》中寫道,「如果你不思索生活,那麼最好別當作家。」可對他來說,這已經太遲了。他已經成了公眾認可的作家和官方接納的作協會員,儘管心中充滿了失望———他稱之為「惡性循環」:「你不能,它沒用,它不成,他們不準。」

    1969年至1976年間,德魯日尼科夫寫成了《針尖上的天使》,他叫它「我的大書」。書中的拉伯波爾特同樣生活在人與筆分裂的狀態中。「我是說謊者,而且對此感到自豪。」老油條對年輕的攝影記者宣布:「我的謊言是純凈的,不摻和一絲真相……根據上面的指示我杜撰出過去的事,虛構出當代的假英雄和類似於義務星期六的假任務,然後自己描寫全民的歡騰。」晚輩問他:你不惋惜自己的才華嗎?拉伯波爾特給了否定的回答,並說:「右傾的思想我用左手寫,左傾的用右手寫,而我自己完全是中間的。」

    在晚年的回憶中,德魯日尼科夫否認了自己和俄羅斯經典文學的有機聯繫,拒絕承認受過屠格涅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或任何白銀時代作家的影響,而將前輩的殊榮給了切斯特頓、福樓拜、左拉和霍夫曼等西方作家,但他也感謝了兩位同胞:布爾加科夫和作為文學批評家的納博科夫。

    當他被宣布為「前作家」,並不再為出版而只為真文學和良心寫作時,他的自由其實已經在嚴密的監視中到來了。1985年,克格勃給了德魯日尼科夫兩種選擇:集中營或精神病院,他哪一個也沒選,於是兩年後被驅逐出境。

    2008年5月14日,尤里·德魯日尼科夫在加利福尼亞戴維斯家中去世,享年75歲。他晚年在戴維斯加州大學任教。此時,《針尖上的天使》已廣受世界範圍的高度推崇,並成為新俄羅斯聯邦的暢銷書。

  • 理查·狄維士

    理查·狄維士

    美國(1926-2018)

    理查·狄維士(Richard Marvin DeVos Sr.,1926年3月4日-2018年9月6日),美國企業家,安利聯合創始人、前總裁。

    曾任美國直銷協會主席、美國共和黨議會議長及財務主席等職。曾獲美國國家管理協會授予的「美國企業經營獎」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頒發的「企業公民獎」等30多項嘉獎,以及北密歇根大學等10所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知名的演講家和作家,著有《銷售美國》、《相信》、《心底的希望》等作品。

  • 獨木舟

    獨木舟

    中國(1987-)

    獨木舟,原名葛婉儀,青春文藝類暢銷作家。自由撰稿人。2005年起在國內期刊上陸續發表文字,題材包括小說,散文,遊記,繪本腳本等等,短篇小說多見於《花火》雜誌。

    1987年6月24日出生於湖南常德,2005年起以「獨木舟」為筆名,在各大期刊雜誌發表短篇小說、專欄。

    2009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深海里的星星》,塑造了「程落薰」這一生動鮮活的少女角色。

    2010年出版短篇小說合集《你是我的獨家記憶》(再版《我曾赤誠天真愛過你》),同年出版長篇小說《月亮說它忘記了》(再版《時光會記得》),2011年出版長篇小說《深海里的星星Ⅱ》。

    2012年出版遊記隨筆圖文集《我亦飄零久》,記錄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筆觸細膩深邃,確立了鮮明的個人文字風格。

    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一粒紅塵》(再版《一粒紅塵·昭覺》)、專欄隨筆圖文集《荊棘王冠·致無盡歲月》 、與人氣插畫師lost7合作出版繪本《孤單星球》(再版《孤單星球·遇見另一個自己》)。

    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一粒紅塵Ⅱ》(再版《一粒紅塵·喬楚》) ,同年,華策公司拍攝並製作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東方衛視播出。

    2018年,出版旅行遊記《萬人如海一身藏》。

    2020年,出版全新長篇小說《此時不必問去哪裡》。

  • 羅伯特·戴博德

    羅伯特·戴博德

    英國

    羅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畢業於劍橋大學賽爾文學院,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他的兩本專業著作《諮詢技巧》和《組織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國暢銷的心理學類教科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他最著名、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

  • 加德納·多佐伊斯

    加德納·多佐伊斯

    美國(1947-2018)

    加德納·多佐伊斯(Gardner Raymond Dozois,1947年7月23日 - 2018年5月27日),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和編輯。

    加德納·多佐伊斯當了將近二十年《阿西莫夫科幻小說》的編輯,也是《年度最佳科幻》系列年選的編輯。他憑此書贏得了十六次軌跡年度最佳選集獎,超過歷史上任何其他選集。他贏得了十五次雨果年度最佳編輯獎,三十次軌跡最佳編輯獎,其中包括創紀錄的連獲十六次獎。他以自己的短篇作品贏得了兩次星雲獎,以及一次側向獎。他是超過一百部書的作者或編者,他最近的作品包括一本和喬治·R·R·馬丁與丹尼爾·亞伯拉罕合著的小說《獵人行》及選集《銀河帝國》等。

  • 都築響一

    都築響一

    日本(1956-)

    都築響一(Kyoichi Tuzuki),記者、編輯、攝影師。1956年生於東京。曾任《POPEYE》《BRUTUS》雜誌編輯,在全102卷的現代美術全集《ArT RANDOM》(京都書院)等藝術、設計項目中持續從事編輯和執筆活動。1996年以《珍日本紀行》榮獲木村伊兵 衛攝影獎。現在則將目光轉向全球,每天背著相機奔走,四處尋找罕見的居住空間。 其他作品包括攝影集《出租屋宇宙》《珍世界紀行》《秘寶館》,詩集《夜露死苦現代詩》,以及《東京右半分》《獨居老人STYLE》《圈外編輯》等。

  • 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

    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

    美國

    克里斯蒂安·達文波特是美國知名科技記者,2000年,他加入《華盛頓郵報》,主要負責太空和國防工業的報道,現在作為《華盛頓郵報》首席科技記者活躍在商業與科技領域。曾因關於退伍軍人腦損傷的報道獲得有「廣播電視界普利策獎」之稱的皮博迪獎,他所在的報道團隊也曾三次入圍普利策獎。他還是一名廣播和電視評論員,作為常客出現在MSNBC、CNN、PBS和NPR的幾檔節目中。

  • 戴逸

    戴逸

    中國(1926-)

    戴逸,1926年9月生。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歷史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史學會第四、五屆會長,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96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長。2002年8月至今,擔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2011年4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3年12月,獲得第二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戴逸的獨特之處在於兩個方面的貫通,一是縱向的前後通,按史學界通行的劃分,清史以1840年為界劃歸兩端,之前為古代史,之後為近代史,以往是兩批人分頭搞,戴老師則前後都搞。二是從橫向左右通,他編撰《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把清史放到世界背景下思考、討論,學術視野開闊。

  • 鄧廣銘

    鄧廣銘

    中國(1907-1998)

    鄧廣銘(1907年3月16日-1998年1月10日),字恭三,中國歷史學家、著名宋史學家,是20世紀中國宋史研究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

    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唐宋遼金史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學術文化史各方面,精於歷史人物傳記之作,在古籍整理方面,亦有精深的研究。他因其在宋史方面超越前人的成就,成為宋史學界的一代宗師。

  • 愛瑪·多諾霍

    愛瑪·多諾霍

    愛爾蘭(1969-)

    愛瑪·多諾霍(Emma Donoghue,1969.10.24-)是一名愛爾蘭出生的加拿大女小說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

    愛瑪·多諾霍1969年出生於都柏林,是家中8個孩子中最小的,父親是文學評論家。

    愛瑪·多諾霍獲得都柏林大學學院一等文學士學位和劍橋大學英語博士學位。1998年移居加拿大,2004年成為加拿大公民。

    愛瑪·多諾霍23歲開始寫作,擅長寫不同題材,有文學、歷史、傳記、舞台劇、廣播劇,以及童話故事和短篇小說等。成名作《房間》是2010年《紐約時報》最佳圖書獎,併入圍了布克獎、英聯邦作家獎和橘子文學獎等獎項。

    2015年她擔任編劇改編自其原著的電影《房間》贏得多倫多影展人民選擇獎。

    《神跡》是她的一部力作,上市后便受到媒體的高度關注,入圍2016 年傑克遜文學獎,媒體評論為「比《房間》更治愈,更直指人性深處」。

  • 菲利普·迪克

    菲利普·迪克

    美國(1928-1982)

    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1928.12.16~1982.3.2)是美國的科幻小說作家,除了現在仍在發行的38本書外,他還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和少數作品出版在廉價的雜誌上,其中至少有七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雖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羅伯特·海因萊因和羅伯特·西爾弗伯格等人的讚賞,但卻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認同,直到他去世后才漸漸被人們認可。

    菲利普·K·迪克是美國科幻文學界的傳奇人物,在美國科幻黃金時代獨樹一幟。

    共出版44部長篇小說和121個短篇小說,曾獲雨果獎和坎貝爾獎。

    作品集中探討何為真實以及個體身份建構。賦予科幻以複雜的文學性、心理深度以及社會警示意義,是美國最早一批使科幻嚴肅起來的作家之一。

    盛名經久不衰,有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包括《銀翼殺手》、《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等,一再催生票房新高。

    以其名字命名的菲利普·K·迪克獎是美國科幻界的主要獎項之一。

  • 帕特里克·鄧恩

    帕特里克·鄧恩

    愛爾蘭

    帕特里克·鄧恩(Patrick Dunne),出生於愛爾蘭米斯郡的特里姆鎮,一個距離都柏林僅十五公里的小鎮。後於都柏林大學雙修英國文學與哲學。

    畢業后,帕特里克進入愛爾蘭的國家電台RTE擔任節目製作人。他首度發起的「環保綠化」議題,當時甚至在英國和愛爾蘭的電台中都尚未出現過。二OO三年時,帕特里克轉為全職作家並回到都柏林大學進修,取得了考古學家的證照。

    帕特里克·鄧恩的前兩部小說《憤怒之日》(Days of Wrath)和《髑髏刑具》(The Skull Rack)首先在德國出版,成為排行榜冠軍書,狂賣十五萬冊,被譽為「犯罪之王」,從而引起小說界和出版界的高度關注,聲譽日起,作品版權引起鬨搶。以一位愛爾蘭犯罪小說家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成功。《亡靈頌歌》則是他以女考古學家伊嵐·包爾為主角的第一本小說,自出版之後一直熱銷至今,目前在歐洲已有八種語言的版本。

  • 大山淳子

    大山淳子

    日本(1961-)

    大山淳子(Oyama Junko,1961年4月7日-)東京都出身。2006年以《三日月夜話》入圍「城戶獎」。2008年以《守靈女》榮獲「函館港電影節腳本大獎」冠軍。2011年以《貓律師:屍體的代價》榮獲講談社第三屆「日劇原作大獎」並正式出道。該作品改名為《貓律師:天才百瀨與麻煩的委託人們》正式發行,並於2012年4月改編為日劇。

    另著有《貓律師與透明人》《貓律師與戒指物語》《貓律師與少女偵探》《雪貓》(皆為講談社出版)等書,即將推出「貓律師系列」最後一集《貓律師與魔女裁判》。

  • 但丁

    但丁

    義大利(1265-1321)

    但丁·阿利基耶里(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紀末義大利詩人,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曲》(原名《喜劇》)而聞名,後來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將其命名為神聖的喜劇。《神曲》分為三段第一段叫「地獄」,第二段叫「煉獄」,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後世。

    他被認為是中古時期義大利文藝復興中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之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人物就是義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一個沒落的城市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其父因家道中落,長期經商。

    但丁的生平記載很少,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20歲時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有3子1女存活。

    當時佛羅倫薩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柏林黨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蓋爾非黨派,1266年後,由於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后1294年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薩,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鬥,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力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他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薩「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薩后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薩,並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羅倫薩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薩,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Beatrice的女子,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除了拉丁語作品外,古代義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對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相當大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上一頁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