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作者 - W

  • 艾倫·韋斯曼

    艾倫·韋斯曼

    美國(-)

    艾倫·韋斯曼,屢獲殊榮的新聞記者,他的報道在《哈珀斯》、《紐約時報雜誌》、《大西洋月刊》、《發現》和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等地方發表或播報。他曾是《洛杉磯時報雜誌》的特約編輯,現在新聞從業者團體Homelantls Productionsrp擔任資深出品人,並在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國際新聞學課程。《沒有我們的世界》是他對一篇文稿《沒有人類的地球》(發表於2005年《發現》雜誌)的擴充,被評選為「2006年度美國最佳科學寫作」。

  • 吳學昭

    吳學昭

    上海(1929 -)

    吳學昭

    (1929~),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北京燕京大學畢業。曾任《中國兒童》主編;《中國少年報》副秘書長,主持編輯業務;新華社、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人民日報國際評論員;久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者、教育家吳宓先生的女兒。整理註釋有《吳宓自編年譜》、《吳宓日記》、《吳宓日記續篇》、《吳宓詩集》、《吳宓詩話》,著有《吳宓與陳寅恪》。

  • 吳中傑

    吳中傑

    上海(1936 -)

    吳中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36年出生。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留校任教。主要從事文藝理論與中國現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于魯迅研究用力尤勤,兼寫雜文隨筆。已出版的學術著作有:《論魯迅的小說創作》(與高雲合作)、《論魯迅的雜文創作》、《魯迅文藝思想論稿》、《魯迅傳略》、《海上文譚》(與高雲合作)、《文藝學導論》、《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1900-1949:中國現代主義尋蹤》(與吳立昌合作主編)等,又有散文集《人生大戲場》、《海上學人漫記》等。他所主持的「文藝學系列教材建設」項目,於2001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 瓦西列夫

    瓦西列夫

    保加利亞(1904 - 1977)

    瓦西列夫(1904~1977)

    Vasilev,Orlin

    保加利亞劇作家。曾任《愛國者》報編委。因參加反法西斯活動多次被捕。1944年曾任保加利亞廣播電台台長。他早期寫作小說,後轉寫戲劇。劇作有《警報》、《愛情》、《幸福》等。《警報》(中譯本為《人間樂園》)一劇曾獲季米特洛夫文學獎金,它通過對一個家庭成員不同政治傾向和命運的描寫,歌頌了反法西斯鬥爭,批判了不問政治的中立主義行為。《幸福》表現了第二次大戰期間知識分子的分化過程與命運,為保加利亞舞台上的保留劇目。

  • 王小山

    王小山

    (-)

    王小山,曾用網名:黑心殺手、大家樂、白雪皚皚、打傘和尚等數十個。其人如遊俠,好酒,重義,俠氣重,邪氣也重,不為體制所馴服,干過的職業相當於尋常人有點兒找不到北;教過中學,賣過珠寶,當過營業員,還在瑞得在線主編過最早的網刊。之後陸續為《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京華時報》等數十家報刊和新浪網撰寫專欄、文章,現為《體育畫報》主筆兼首席記者,出版有《親愛的死鬼》《大話明星》《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等。

  • 衛西諦

    衛西諦

    南京(-)

    衛西諦,生於七十年代,現居南京,獨立撰稿人。1998年創辦知名電影論壇「後窗看電影」。迄今主編出版電影評論集近十本,其中包括曾是國內唯一的世界電影評論年鑒《電影+》系列叢書(2002年至2006年),另有《為希區柯克尖叫》、《後窗看電影》、《華語電影2005》等。近年來在國內數十家媒體撰寫專欄影評。

  • 王梓夫

    王梓夫

    北京通州(-)

    王梓夫,北京通州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通州區文聯名譽主席,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編劇。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異母兄弟》、《漕運碼頭》、《遭遇復讎》;長篇報告文學《生命之光》、《興旺之魂》、《大運河啟示錄》;長篇記實文學《凈化神聖的國土》、《仇城》;中短篇小說集《昨夜西風》、《蜜月日記》、《都市裡的11種愛情》、《格外》、《王梓夫小說選》;《王梓夫自選集》;長篇隨筆《尋求活法》;散文集《往事門前》、《感悟生命》、《王梓夫影視劇作選》;話劇《女兒行》、《夏威夷酒家》、《妃子樓》、《紅河谷》及電視劇多部。

  • 王娠華

    王娠華

    山西省祁縣(1945 -)

    王娠華,1945年出生於山西省祁縣。1969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語學院法語系,留該校任教至今。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除主要從事法語語言教學工作外,還擅長口、筆譯工作。主要翻譯作品有:榮獲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的《大家族》、由法國外交部資助出版的1993-1994年版的《法國環境法典》、《外國環境法選編》中的《法國環境法》(1998年版)、北京奧組委贈送給國際奧委會成員的禮品《奧運漢語》、中法文化年項目《西洋美術大辭典》(部分)(2005年初出版)。

  • 王羲烈

    王羲烈

    陝西漢中(1984-07 -)

    王羲烈,1984年7月生於陝西漢中。2001年秋考入吉林大學文學院,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2005年秋赴廣東某高中任教,為語文教師。2007年春辭職回鄉,專事寫作至今。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婉達·蓋格

    婉達·蓋格

    美國明尼蘇達州(1893-03-11 -)

    婉達·蓋格(Wanda Gag)1893年3月11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新烏爾姆。她的父親是一位畫家和攝影師,他不但用他的繪畫才能替別人裝飾房子和教堂來養家,還把他的藝術天賦傳給了所有孩子。她母親的祖先是捷克斯洛伐克人。她的歐洲血統以及小時候聽到的德國民間傳說影響了她的一生。

    她14歲時父親去世,24歲時母親去世,她一個人將6個弟弟妹妹養育成人。她依靠家人朋友的貸款及獎學金,在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校和紐約的藝術學校學習,畢業后畫過好幾年時裝插圖。不過,她渴望畫自己喜歡畫的東西,於是她辭去工作,回到鄉下專心創作。

    1928年,她出版了《100萬隻貓》。這本書被譽為美國第一本「真正的繪本」,拉開了20世紀30年代「繪本黃金期」的序幕。

    她的主要作品還有《好笑的東西》(The Funny Thing,1929)、《粗魯又急躁》(Snippy and Snappy, 1931)等,其中《ABC兔子》(The ABC Bunny, 1933)獲得1934年的紐伯瑞獎銀獎,《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8)和《一無所有》(Nothing at All, 1941)分別獲得1939年和1942年的凱迪克獎銀獎。

    她在17歲的日記里寫到:「我自己的座右銘——畫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為了畫。」 畫畫一直都是她生活的動力。

  • 王小柔

    王小柔

    (-)

    王小柔,生於70年代,但厭惡被歸類為70後代表作家。一直從事於媒體,從新聞記者到專副刊編輯一路走來,蹦蹦跳跳。

    王小柔已出版長篇小說《你別碰我》、文集《把日子過成段子》、《都是妖蛾子》等書。其文字皆站在普通市民的觀點上看世界、社會、人生以及生活,反對複雜而庸俗的時尚生活,用小智慧解說現代生活,故與池莉一同被稱謂 「市民寫作」,和池莉不同的是,王小柔以雜文見長,最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都是妖蛾子》一書就展現她的口語化寫作風格,文字有「王朔的犀利,王小波的幽默」(網友語)。

  • 未夕

    未夕

    (-)

  • 屋邊小竹

    屋邊小竹

    (-)

    屋邊小竹,偶爾寫寫,偶爾翻翻,偶爾給小朋友讀讀。不喜歡約束,自由快樂至上。作品散見於各雜誌。自己喜歡回味的故事有《長大衣先生》——繪本,《螃蟹太太龍蝦太太逛街記》——收入幼兒園語言教材。《蹦蹦跳跳》——收入《中國兒童文學》。

  • 韋應物

    韋應物

    (735 - 792)

    韋應物(735?--792?),唐朝長安人。少以三衛郎事玄宗,宿衛內廷,似近豪俠,生活放浪,安史亂后折節讀書,鮮食寡慾,焚香掃地而坐,為閑靜清雅詩人。歷任滁州、江州刺史,累左司郎中。貞元初,為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詩品高潔,朱子謂其無一字造作,氣象近道,真可傳人也。左司詩學陶公,人亦與之相近。有《韋蘇州集》。

    韋應物為中唐詩歌名家,其詩自然真朴、清新淡雅,癯而實腴,頗得陶詩精髓,在歷代都有不少欽慕者,唐詩三百中選錄了他大量的作品,足證其影響。本書精選韋詩157首,依創作時間先後編排,註釋、題解精審詳切,是近年來最好的一部韋詩選本,對了解、研究韋應物其人、其詩均大有幫助。

  • 王維

    王維

    山西祁縣(701 - 761)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 王冕

    王冕

    浙江(1287 - 1359)

    (1287~1359),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諸暨(今浙江)人。出身貧家,白天放牛,只要有空就畫荷花,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讀書,后從韓性學,試進士不第,游大都(今北京市),泰不華推薦任翰林院官職,辭不就。歸隱九里山,賣畫為生,終老田園。工畫墨梅,枝葉密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或用胭脂作沒骨梅;亦擅竹石。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字元章(一作元肅),元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學,白天放牛,竊入學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間壁秦老怒撻之,已而復然。母願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后從會稽學者韓性學習,終成通儒。但屢應試不第,遂將舉業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於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製劍,引吭高歌,往返於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於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館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築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于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並擴室為白雲寺。旋卒于蘭亭天章寺。

    王冕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他畫的梅簡練洒脫,別具—格。其《墨梅圖卷》畫橫向折枝墨梅,筆意簡逸,枝幹挺秀,穿插得勢,構圖清新悅目。用墨濃淡相宜,花朵的盛開、漸開、含苞都顯得清潤洒脫,生氣盎然。其筆力挺勁,勾花創獨特的頓挫方法,雖不設色,卻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動地刻劃出來。不僅表現了梅花的天然神韻,而且寄寓了畫家那種高標孤潔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膾炙人口的七言題畫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使這幅畫成為不朽的傳世名作。

    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如《傷亭戶》、《江南婦》、《對景吟》、《吳姬曲》、《墨梅》、《劍歌行次韻》等。有《竹齋詩集》3卷,續集2卷。他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亦善畫竹。求者踵至。畫梅學楊無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勁,生意盎然,尤善於用胭脂作沒骨體,別具風格。對明代畫梅高手如劉世儒、陳憲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響甚大。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上一頁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