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作者 - W

  • 王力

    王力

    廣西博白(1900 - 1986)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后返國,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並先後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學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務委員等職。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他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彙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出版專著四十余種,發表論文200餘篇。他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語言學研究始終是與教學聯繫在一起的,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教學生涯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語言學專門人材,為中國語言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力先生在法國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二十余種法國小說、劇本;抗戰期間,寫了大量的散文,被譽為戰時學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學術著作

    1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4

    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77

    3 語法和語法教學(介紹"暫擬漢語教學語法系統")([張志公主編]/[王力等編寫])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

    4 廣州話淺說(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

    5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

    6 詩詞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

    7 楚辭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8 詩經韻讀(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9 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10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8

    11 漢語音韻(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0

    12 龍蟲並雕齋詩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

    13 漢語詩律學(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14 古代漢語(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81

    15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16 中國音韻學(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6

    17 王力詩論(張谷編)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8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54

    19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

    20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54

    21 康熙字典音讀訂誤(王 力著) 中華書局 1988

    2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40.1

    23 漢族的共同語和標準音(王力等著) 中華書局 1956

    24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1

    25 龍蟲並雕齋文集(王力) 中華 1980

    26 漢語講話(王力) 文化教育 1955

    27 漢語史稿(王力) 科學 1957

    28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29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30 漢語史稿(王力) 中華書局 1980

    31 漢語音韻學(中國音韻學)(王力) 中華書局 1956

    32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 商務 1985

    33 王力文集(語言理論,中國語言學,古漢語概論,語法理)(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詞彙,文學語言,語文教學,古)(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5 王力文集(中國語言學史,清代古音學)(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韻及其他)(王力) 山東教育 1991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樣學習普通話廣東人怎樣學習普通)(王力) 山東教育 1990

    38 詩詞格律() 040a

    39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1962

    40 中國現代語法(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50

    41 漢語淺談(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

    42 詩詞格律(王力著) 中華書局 2000

    43 詩詞格律十講(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

    44 愛(奢辣爾第著/王了一譯) 商務印書館 1934

    45 半上流社會(小仲馬著/王力譯) 商務印書館 1931

    46 少女的夢(畦德著/王了一譯) 開明書店 1931

    47 古代漢語(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1999

    48 中國語言學史(王力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

    49 詞類(王力著) 新知識出版社 1957

    50 關於漢語有無詞類的問題(王力) 中國科學院 1955

    51 中國語文講話(王力著) 開明書店 1950

    52 漢語史論文集(王力著) 科學出版社 1958

    53 江浙人怎樣學習普通話(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

    54 王力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2000

    55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2000

    56 中國語文概論(王力著) 商務印書館 1939

    王力(一九零零—一九八六)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傑出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和詩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王力,字了一,一九零零年八月十日生於廣西博白縣,早年貧寒輟學,在家自學。一九二四年到上海,先後入南方大學、國民大學學習,一九二六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 院,一九二七年赴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一九三二年回國后,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廣西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教授,並曾擔任中山大學、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語言學系主任。一九五四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同時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在五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王力撰寫了上千萬字的學術論著,其中專著四十多部,論文二百多篇。他的研究工作既繼承了我國古代語言學的優良傳統,又充分吸收了國外語言學的研究成果,在中國的語言學從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變和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涉及漢語語言學的理論、語言、語法、詞彙、語言史、語言學史以及漢語方言、漢語詩律學等各個領域,其重點研究成就都具有開創的意義,帶動了學科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對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在國內外產生了突出影響。

  • 王粲

    王粲

    山東省金鄉縣(177 - 217)

    王粲(177~217),漢魏間詩人。「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省金鄉縣)人。曾祖王龔、祖王暢,都曾位列三公。父王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王粲少時即有才名,曾受到著名學者蔡邕的賞識。年十七,司徒辟舉,詔授黃門侍郎;當時董卓新誅,其黨李□、郭汜等在長安作亂,乃不應徵召而往依荊州牧劉表。王粲在荊州住了16年,劉表以其貌不揚,又體弱通脫,不甚重用。建安十三年(208)秋,曹操南征荊州,粲勸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歸降。操召授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后又遷軍師祭

    酒。建安十八年(213),魏國既建,拜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冬,隨軍征吳,次年春,在返回鄴城途中病卒。王粲詩今存23首,王粲賦今存20多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王粲集》11卷,《去伐論集》3卷,《漢末英雄記》10卷,皆佚。明代張溥輯有《王侍中集》1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 弗吉尼亞·伍爾夫

    弗吉尼亞·伍爾夫

    英國(1882 - 1941)

    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是一位英國女作家和女權主義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芙是倫敦文學界的一個象徵。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在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也遭遇了第一次的精神崩潰。在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一位編輯和文學批評家)去世之後,她和她的妹妹瓦內薩(Vanessa Bell)以及兩個弟弟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

    她在1905年開始以寫作作為職業。剛開始是為《時代文學增刊》寫作。在1912年她和雷納德·伍爾芙結婚。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在1915年出版。

    伍爾芙被看作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人們甚至認為她革新了英語本身。她在她的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里的潛意識。有人在一篇評論里講到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向推進了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產生很大的影響。

    伍爾芙是投河自盡的。她在自己的口袋裡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一條河流(歐塞河,River Ouse)裏面。她在給她丈夫的遺書中寫道:「我感覺我快要瘋了。我不能讓這樣可怕的情況繼續下去了。我恢復不了健康。我聽到一些聲音,這讓我不能夠全神貫注于自己的工作。我和它鬥爭過,但是卻再也不能夠繼續了。我將我的歡樂歸功於你,但是現在這些歡樂卻再也不能繼續了。在今後我也將不會再打擾你的生活了。」

  • 吳濁流

    吳濁流

    台灣省(1900 - 1976)

    本名吳建田,號饒畊,台灣省新竹縣新埔鎮人。現代小說家、舊體詩人。其祖父是富有民族節操和漢學修養的文士,父親為當地名中醫。

    1910年就讀於新埔公學校 。1916年進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后改為台北師範)。1920年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1928年參加「苗粟詩社」,寫舊體詩詞,並堅持幾十年,做詩上千首。1936年,他發表處女作《水月》。1940年,因在校運動會上,看到日本視學公然凌辱本省教員,憤然辭職,結束近20年教師生涯。1941年 赴大陸,在日佔領下的南京任《大陸新報》記者,后又任日本商工所翻譯。1942年3月返回台灣,先後任《日日新報》、《台灣新報》、《新生報》、《民報》等報記者。1948年任大同工業職校訓導主任,次年任台灣工業同業公會專員,堅持文學創作。1964年創辦《台灣文藝》雜誌,共出52期。1969年,以田產和退休金設立「吳濁流文學獎」。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泥沼中的金鯉魚》、《功狗》、《先生媽》、《陳大人》、《波茨坦科長》、《銅臭》 等,長篇小說代表作《亞細亞的孤兒》,自傳體長篇小說《無花果》、《台灣連翹》,以及許多遊記和文學評論,其文學成就突出地表現在小說方面。

  • 吳承恩

    吳承恩

    江蘇淮安(1500 - 1582)

    吳承恩(1500-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

    吳承恩出生於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 30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沓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 ,忠於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 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嘆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為「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醜惡,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嘆息。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里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吳承恩曾寫過一本志怪小說《禹鼎志》。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他的志懌小說、神話小說,寫的雖是神仙鬼怪,其實著意的還是在於「人間」,為的是寄託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惡勢力,使讀者「悚然易慮」,並非無為而作,或搜奇獵異以資談笑。他創作《西遊記》,目的也是如此。在《西遊記》四十五回中,寫到孫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雲、打雷、下雨時,特別命令雷公鄧天君說:「老鄧仔細替我看那貪贓壞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幾個示眾!」孫悟空最恨的是「貪贓壞法之官」,這與吳承恩在許多詩文中所表現的特別仇視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遊記》的神話世界里,處處有人間的影子:神聖的天宮表面氣派不凡,至高無上的玉帝卻賢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間的王朝相彷彿;地府森嚴,官官相護,貪贓枉法,無辜的人有冤難伸,和地上的衙門並無兩樣;妖魔鬼懌殺人吃人,貪財好色,仗著魔力法術稱霸一方,無惡不作,簡直是人間惡霸、官僚的化身。《西遊記》還寫到了一些人間國度,那裡的統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的」,這同樣是明朝廷君臣禍國殃民罪行的寫照。吳承恩塑造的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一切稱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動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或一命嗚呼,或束手就擒,這都反映了吳承恩掃蕩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勢力的強烈願望,也是《西遊記》民主性精華之所在。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曆十年離開了人世。

    《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於世。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歷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歷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係,真正作者應為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為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餘芳。古來長者留遺迹,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髮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跡」,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啟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咸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1983年末,章培恆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后

  • 維克多·葉羅菲耶夫

    維克多·葉羅菲耶夫

    俄羅斯(1947 -)

    維克多·葉羅菲耶夫於1947年生於莫斯科的一個外交官家庭,童年時曾與父母一起生活在巴黎,1970年自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畢業,后成為蘇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的研究生。1973年,他在蘇聯《文學問題》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薩特的研究文章,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1975年,他完成了副博士論文答辯,論文的題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法國存在主義》,這篇論文後來以單行本的形式在美國出版。1979年,葉羅菲耶夫參与了地下文學刊物《大都會》的編輯活動,並因此被開除出蘇聯作家協會,其作品長期被剝奪公開發表的權利,直到1988年才解禁。1989年,他發表了《追悼蘇聯文學》一文,對蘇聯文學七十余年的歷史給予了否定多於肯定、嘲諷多於頌揚的「回顧和反思」,在當時的文壇一石激起了千層浪;緊接著,1990年,他的《俄羅斯美女》又一炮打響,被譽為「第一本在俄羅斯出版的國際暢銷書」。除《俄羅斯美女》之外,他還寫有長篇《末日審判》(1996)和為數不少的中短篇小說,1996年,莫斯科的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卷本小說集。

    在當今的俄羅斯文壇上,葉羅菲耶夫以才思敏捷、觀點尖銳而著稱,他常年在歐美國家的大學里講學,這也在客觀上擴大了他的文學作品的影響,無論是在俄羅斯國內還是境外,都常常有人津津樂道于上面提到的他那篇論文《追悼蘇聯文學》,津津樂道於他為索洛古勃的《卑鄙的惡魔》所寫的序言,津津樂道於他的那部文學哲學論文集《在諸多該死問題的迷宮中》,津津樂道於他那篇先後被改編為戲劇和電影的短篇小說《與一個白痴在一起的生活》,津津樂道於他主編的那個短篇集《俄羅斯惡之花》,但是,到目前為止,在大多數讀者的心目中,「維克多·葉羅菲耶夫」這個姓名更多地還是和《俄羅斯美女》聯繫在一起的。

  • 衛慧

    衛慧

    浙江餘姚(-)

    衛慧,被稱為 "晚生代"、「新新人類」 女作家, 199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做過記者,編輯,電台主持,咖啡點女侍, 蹩腳的鼓手, 不成功的廣告文案, 自編自導自演過話劇, 參加99國際"超市藝術展" . 現居上海寫作. 有 << 蝴蝶的尖叫>>, <<水中的處女>>, <<像衛慧那樣的瘋狂>>, <<慾望手槍>> ,《上海寶貝》等小說出版,部分作品譯介入美國,德國,日本.。

  • 王蒙

    王蒙

    北京(1934 -)

    當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於北平。上中學時參加中共領導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從事青年團的區委會工作。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由此被錯划為右派。1958年後在京郊勞動改造。1962年調北京師範學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調北京市作協工作。後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文化部長、國際筆會中心中國分會副會長等職。這時期著有大量文學作品如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中有多篇小說和報告文學獲獎。作品被譯成英、俄、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趨於後來的清醒、冷峻,而且樂觀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創作中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 文康

    文康

    (-)

  • 王躍文

    王躍文

    湖南漵浦(1962 -)

    198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政府機關。1989年開始文學創作,曾獲湖南青年文學獎。 現已離開政府機關,成為一位職業自由作家。出版小說有《國畫》、小說集《官場春秋》、《人事故事》、《沒這回事》、《梅次故事》、《官場春秋》、《龍票》、《有人騙你》、《我不懂味》、《西州月》等。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