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取消
首頁
圖書
文庫
作者
雜文隨筆
南方想象的詩學——蘇童小說創作特徵論
張學昕
蘇童最具個性的文學魅力則在於,他的寫作和文本中呈現出的南方氣質、「南方想象」和與之相映的美學風範,成為貫注寫作始終的內在底色和基調,形成別具風貌的文學敘事。這裏,需要首先說明或闡釋的就是「什麼是南方寫作」、「什麼是南方想象」這樣較難以界定的概念和問題。無疑,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尤其關於「南學北學」、「詩眼文心」等文章、學術風格,在近現代就有許多學者對此有過不少的論述。在文學寫作學的意義上考察,則需從文化文學的傳統淵源、人文地理的沿革方位、語言與思想的品質、「言語懸殊」等方面入手。對此,學者王德威曾有過一個大致的梳理。在文學的地理上,南方想象自楚辭、四六駢賦起直至明清的聲律學說、性靈小品、江南的...
南方的墮落與誘惑
王德威
蘇童天生是個說故事的好手。從《妻妾成群》到《城北地帶》,從《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到《我的帝王生涯》,蘇童營造陰森瑰麗的世界,敘說頹靡感傷的傳奇。筆鋒盡處,不僅開拓了當代文學想象的視野,也喚出影視媒體的絕大興趣。蘇童的魅力何在?他引領我們進入當代中國的「史前史」,一個淫猥潮濕,散發淡淡鴉片幽香的時代。他以精緻的文字意象,鑄造擬舊風格;一種既真又假的鄉愁,於焉而起。在那個世界里,耽美倦怠的男人任由家業江山傾圮,美麗陰柔的女子追逐無以名狀的慾望。宿命的記憶像鬼魅般的四下流竄,死亡成為華麗的誘惑。蘇童當然也寫了不少他類作品。但就算是最具有「時代意義」的題材,也常在他筆下化為輕顰淺嘆,轉瞬如煙而逝。蘇童的...
閑適的蘇童
遲子建
蘇童與我一南一北,雖然相識較早,但交往寥寥,只是在一些筆會上可以見到他「老人家」。所以對他的印象,只能是浮光掠影。好在蘇童是個極其隨和的人,所以不會在意我沒有「濃墨重彩」地寫他。從他的作品中我感覺到,他似乎也不大喜歡濃墨重彩。未識蘇童前,我讀過他的《桑園留念》,作品散發著的優雅、傷感的氣息很符合我的審美胃口,對它分外喜歡,我至今還記得作品的一些細節,如女主人公多年以後大著肚子從橋上經過的情節。蘇童的小說從一開始就成熟於他的年齡,富有滄桑感。蘇童以他的楓楊樹故鄉作為他文學創作天空的黝藍的底調,這決定了他的文學的豐富和純凈。他的「亮相」引得文學界的滿堂喝彩,不足為奇。蘇童曾在《鐘山》做過編輯,曾經...
打開人性的皺摺———蘇童訪談錄
蘇童
周新民
周新民:1987年,您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為先鋒小說的領軍人物之一。小說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敘述語言,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作。同樣,這篇小說也在您的創作歷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您還能回憶起您創作這篇小說時的情況嗎?蘇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是我的「楓楊樹系列」的第一個中篇小說。寫作這篇小說時,我身邊好多朋友是南京藝術學院搞美術的學生、老師,平時與人的交流好多與畫畫和圖像有關。這篇小說的寫作是突發奇想的,觸動我創作的來源很奇怪,大概是幾幅畫。現在不清楚的是,具體地是哪一幅畫觸動了我,想寫這麼一個中篇小說。記得我沒有具體的創作大綱,自己畫了幾幅畫,這幾幅畫提醒了我人物線索...
我為什麼寫《妻妾成群》
蘇童
一九八九年春天的一個夜晚,我在獨居的閣樓上開始了《妻妾成群》的寫作,這個故事盤桓於我想象中已經很久。「四太太頌蓮被抬進陳家花園的時候是十九歲……」當我最後確定用這個長句做小說開頭時,我的這篇小說的敘述風格和故事類型也幾乎確定下來了。對於我來說,這樣普通的白描式的語言竟然成為一次挑戰,真的是挑戰,因為我以前從來未想過小說的開頭會是這種古老平板的語言。激起我創作慾望的本身就是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古老的故事。妻、妾、成、群,這個篇名來源於一個朋友詩作的某一句,它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頭腦中那個模糊而跳躍的故事,因此我一改從前為篇名反覆斟酌的習慣,直接把它寫在了第一頁稿紙上。或許這是一張吉祥的符咒,正如我的...
蘇童創作自述
蘇童
我的過去說到過去,回憶中首先浮現的還是蘇州城北的那條百年老街。一條長長的灰石路面,炎夏七月似乎是淡淡的鐵鏽紅色,冰天雪地的臘月里卻呈現出一種青灰的色調。從街的南端走到北端大約要花費十分鐘,街的南端有一座橋,以前是南方城池所特有的弔橋,後來就改建成水泥橋了。北端也是一座橋,連接了蘇滬公路,街的中間則是我們所說的鐵路橋,鐵路橋凌空跨過狹窄的城北小街,每天有南來北往的火車呼嘯而過。我們街上的房屋、店鋪、學校和工廠就擠在這三座橋之間,街上的人也在這三座橋之間走來走去,把時光年復一年地走掉了。現在我看見一個男孩背著書包滾著鐵箍在街上走過,當他穿過鐵路橋的橋洞時恰恰有火車從頭頂上轟隆隆地駛過,從鐵軌的縫隙...
敘事·文本·記憶·歷史——論格非小說中的歷史哲學、歷史詩學及其啟示
張清華
一個當代作家的生命力如何,能不能成為一個命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一些作家那裡,他們的創作生命力的確是一個問題———一旦停頓幾年,作為一個作家的身份就被人們淡忘了。僅有極少的例外,格非就是一個例子。儘管作為小說家格非的寫作幾乎已經停頓了10年(差不多是以1995年的長篇小說《慾望的旗幟》為結),但他的作品卻仍然沒有「過時」,他的小說中那些有價值的探索仍然具有值得研究和閱讀的魅力,而且依然稱得上是我們時代的先鋒寫作的標誌。這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家。而且在我看來,格非之所以表現出了持久的藝術價值,是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在通常的作家那裡很少見的歷史哲學意蘊———換言之,格非是以小說...
「格非迷宮」與形式追求——《迷舟》的文體批評
鍾本康
與那些故事弱化,故事破碎的現代小說不同,格非的小說有著很強的故事性,這似乎有著對傳統小說的復歸趨向,但誰都承認,格非的小說是很現代的,這裏指的不僅是觀念、意識,而且是形式、文體。格非那娓娓動聽的故事,總是浸透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東西,它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也引人進入迷陣。一位評論家說:「格非迷宮」可能是目前小說界最奇特的現象之一。在格非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有兩部中篇比較有代表性。《褐色鳥群》(《鐘山》1988年2期)寫的是,一個叫棋的陌生女子夾著畫夾來到「我」(格非)的小白樓,聽格非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他與穿栗樹色靴子的女人街頭邂逅,雪夜追蹤,而她卻不知去向。不久,他又與那女人在郊外相遇,相近...
蛇精格非
胡河清
近來有的研究者試圖將「術數」一詞做兩種含義解:一為權術,策略,二為陰陽五行推演之術。對此我並無異議。然這些研究者似乎有將此兩種含義分離開來加以解釋的傾向,這卻是我所不敢苟同的。其實自術數文化的源頭《周易》始,即有將權術兵謀之道與宿命論統一起來的傳統。《周易》的卦象一半講先天之秘(天數),另一半講後天之秘(人謀)。《至集詭秘學大成的《鬼谷子》,此種傾向則更趨明顯。《鬼谷子》正文是講人謀的,而《鬼谷子命書》即講天數。《鬼谷子》中有「騰蛇」一喻,似特能移來證實此理。有的研究者釋「騰蛇」為神蛇能興雲雨而游于其中,並能指示禍福。騰蛇所指,禍福立應,誠信不欺。陶弘景則以為蛇能委曲屈伸,意亦能委曲屈伸。其實...
我也是這樣一個冥想者——格非訪談錄
格非
余中華
余中華:格非老師,您好。很感謝您接受這次訪談。讓我們從您當初開始創作小說談起吧。您是在大學畢業那一段時間,也就是1985年左右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並且很快成為先鋒小說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八十年代確實是一個文學的黃金年代。我想問的是,您如何走上了小說創作這條道路,與當時的時代氛圍有多大的關係?格非:八十年代的總體氛圍固然很重要,但我開始創作與華東師大的校園環境亦有很深的關係。當時的中文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從事文學理論、批評的學生,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實踐經驗,如音樂、繪畫、詩歌、小說等,學生畢業論文也可以用作品代替。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華東師大的創作風氣那麼興盛。我們班幾乎個...
格非傳略
格非
任贇
任贇:我記得您曾經說過個人經驗與作家的創作有很大的關係,那麼我想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您的作品,應該去了解一下您的個人經歷。而且正好碰上您的書再版,需要一個小傳,那這次談話我們就談一些您的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些重要的經歷和遇到的一些對您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人。我們就從您小時候談起吧。格非:好的。我的家鄉是江蘇的丹徒,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縣治。實際上,在秦代就開始有這個地方了。講到是有一些囚徒頭頂被塗成了紅色流放到了這裏,就形成了這個地名「丹徒」,就是紅色的囚徒。然後這個名稱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歷史上,據說這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你知道,江蘇省的經濟一直都很發達,但這裏恰恰比較落後。任贇:丹徒在蘇南...
寫作的恩惠
格非
寫作這項職業所帶給我的種種好處,是其他的工作(諸如工程師、機關職員、新聞記者)所無法替代的。我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不喜歡共謀和合作,喜歡冥想而倦於人事交往,寫作至今還算是一門職業或手藝,它尚能給我提供低限的經濟保障,使我于無所事事之中並不感到太大的恐慌和慚愧。在日常生活之中,我時常能感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方式與其他人很不一致。我不知道是周圍的世界出了問題,還是自己本身出了問題,在這樣一種情形之下,寫作就非常慷慨而及時地對我的種種不切實際的行為和思想予以了肯定,換句話來說,它給我的幻想、行為以至夢想賦予了某種形式,它很快使我安下心來,並感到了一定的自由。當然,寫作使我加深了對世界或存在本身的了解,...
寫作和記憶
格非
我在著手寫《追憶烏攸先生》這篇小說時,第一次意識到了生命、記憶以及寫作所構成的那種神秘的關係。當時是在一輛擁擠而嘈雜的火車上,車廂里瀰漫著一股汗漬和腐漚魚蝦的腥味,而窗外則是陽光明媚,青山如黛。樹林,河流,田野交替掠過。在長達十四個小時的旅途中,我在日記本上寫完了這個故事,自始至終,我沉浸在一種隱隱的激動之中,幾乎忘掉了時間。這篇小說的得失也許無關緊要,寫作經歷卻顯得不同尋常,因為我似乎已經隱約知道了應當如何通過寫作為記憶中的某些事物命名,而寫作則同時向我顯露了它的奧秘和全部的意義。美好的心境來源於這樣一種慶幸之感:在寫作這篇作品之前,我的記憶一直在黑暗中沉睡,現在,它終於向我敞露了一線縫隙,...
中國小說的兩個傳統
格非
列維·斯特勞斯曾說,一種純粹和整體的知識不能從特定的政治現實以及時代狀況中獲得,而只能藉助于追本溯源,回到「尚未損害、尚未敗壞的自然」來獲得。我不知道在「漢語寫作」的整體視野或框架之中,什麼是中國小說的「尚未損害的自然」,但追本溯源無疑為我們困難的辨識過程提供了有益的途徑。假如我們也就「中國小說」這樣一個問題來作一番知識上的考古,進行回溯式的考察,許多一度為我們的惰性和褊狹所掩蓋的重要問題便會立即從晦暗不明的時空背景中浮現出來。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類十分複雜。事實上,對什麼是小說,什麼是中國小說內在的規定性,歷來的研究者並未達成一致意見。曾有人認為,中國最早的小說是《漢武內傳》(舊題班固所作,但真...
他能穿過「廢都」,如佛一樣——賈平凹創作歷程論略
陳曉明
現代漢語白話文學歷經百年的風吹雨打,終於成長几棵大樹,賈平凹無疑傲然在列。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不管是對當代現實的表現,還是對西北地域文化的表現,不管是他筆下眾多鮮活靈動的人物,還是獨具韻味的文字風格,賈平凹都無可爭議是當代最卓越的作家之一。歷經三十多年的創作歷程,他的創作涵蓋了一部當代中國文學變革史,他筆力所及無疑是當代文學抵達的境地,他的困擾與艱難,無疑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困境深入解讀賈平凹的創作,細讀他的作品,也是在解開中國當代文學的地形圖。他身上顯現出來的文學意蘊如此豐厚, 彙集的問題、矛盾與啟示是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如果不認真對待賈平凹的創作,就不能腳踏在當代中國漢語言文學的堅實的土地上...
好的文學語言
賈平凹
我不會正規講課,無法把握時間。另一點,我的觀點只代表我,對於文學語言的認識只是我在寫作中的體會。所以,講課期間希望大家用心領悟。如果有過寫作實踐的,可能聽起來理解快,沒有寫作實踐的,那就在以後閱讀作品時參照我的認識去閱讀。語言是什麼?有些教科書上或許會有許多定義,其實,每個人會說話就掌握了文學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不同,而文學語言卻是和口頭語言一致的。但是,不是說你會說話你就能寫出好的文學語言。有人說話有意思,有人說話沒意思,這便是你說的話能否表達你要說的內容,能否表達得生動,能否表達得好聽。即準確性、形象性、音樂性。俗話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巧,就是準確、形象、音樂。要達到巧,達到好的文...
上一頁
1
2
3
4
5
...
21
22
下一頁